第一个出国的人是怎么听得懂外国话的?

他们是怎么听得懂外文的?
2025-04-24 08:53: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古人在出访之前是请翻译的,请这样的翻译教你一些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学会以后,到了目的地,与人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增加自己的语言功底,与外国人交流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商人贸易都是找些边境的汉人或受汉化的胡人来充当翻译,汉唐时期边境城市就是贸易市场,懂得各族语言的人大有人在。


两国交战,多是由使臣(外交官)充当翻译,这些人常年出使国外,不仅了解外国语言,更重要的是了解地形,便于作战.还有就是找些胡人军官当翻译,比如安禄山打仗时就兼任翻译,有时和尚都会临时当回翻译,古代的和尚知识很渊博,因为佛经都是外文,所以精通多国语言是必修课.

宋朝时,翻译这一词就不大陌生了,因为常年对外作战,所以精通各族语言,乃至国外语言的人都比较多,特别是商人,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翻译就尤为重要了。

从古到今都是有翻译存在的。若是不愿意找翻译,或者翻译人员找不到,或者是翻译人员价格高,那么就可以自己学习目的国的语言,这样也是可以听懂外国人说话的意思。

近代第一批留学生跟老外沟通基本都是早先的先人做好了翻译字典,带着出门。到人家国家里生活几年以后学会了,回来再研究加深了解。中文与外文就是通过这么一个层次才慢慢的融通起来。

回答2:

估计刚开始也是通过手势比划等,慢慢的知道一些常用词、短语、短句,在此基础上不断交流,不断演化,逐步能听能说,再像刚出生的小孩什么也不懂,慢慢的学会了说话,如果周围有几种方言或语言,都能同时学会。当然不一定是一个人,可能是几个人,共同理解、分析,比一个人接受得快。

回答3:

任何一个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之间,他都会有一群人在两种语言的交集中,即能听得懂母语也能听得懂相邻民族的语言,所以,人的高智商逐步将各种语言进行归纳学习翻译。

回答4:

鲁滨逊漂流记是这样说的,指着什么他们说什么大概意思就也是这个,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