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 》:“齐谐者 ,志怪者也。”齐谐是记录志怪故事的人。志怪是写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物 ,即创造超现实的世界。超现实的世界有三界----神界、幽冥界和妖界。《聊斋》三界故事在意蕴上有所分工:神界通过神仙故事中的神仙形象表达真善美的理想;幽冥界通过鬼魂形象对社会进行批判;妖界通过妖魔形象负载对芸芸众生的观察和思考。 紫气仙人被人间俗世征服,仙女跟凡人成亲,养儿育女,成为恪尽职守的贤妻良母,经常表现出追求道德完善、追求真正幸福的人生态度。 《巩仙》里一对男女被有钱有势的人拆散 ,道士的宽袍大袖变成她们光明洞彻的洞房 ,她们在里边幽会并生儿育女。她们在里面生活小康,吃穿不愁,无生活危机。 《慧芳》里的仙女嫁给了青州城里贫穷的以货面为业的马二混为妻,她把马家的茅草房点化成富丽堂皇的宫殿,把马二混的衣服点化成华美的貂皮裘衣,侍女拿出皮口袋一摇,一盘盘美味佳肴呈现桌上,皇帝老儿的御膳房在此也没有这么方便。 这些都表现了蒲松龄这个穷秀才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翩翩》更具代表性。罗子浮是个浮浪子第,嫖娼染上了恶疮,被妓女赶出来沿街乞讨,浑身恶臭,人们想躲避瘟神一样。眼看就要变成他乡死鬼,被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翩翩救起,住进了自己的山洞,用山泉洗恶疮,剪成的芭蕉叶穿在身上马上变成绸缎。芭蕉叶剪成饼就是饼,剪成鱼就是鱼,剪成什么就是什么,吃不尽得山珍海味,喝不完的醇香美酒,恶疮刚好就向翩翩求爱,翩翩非但不嫌弃反而两人感情很好。可罗子浮旧性不改,调戏前来祝贺的漂亮的翩翩的女友花成,邪念产生,锦衣又变成了秋叶,邪念消失,秋叶又变成了锦衣。真是善恶一念间,苦乐自不同。罗子浮在翩翩的影响和教育下,最后变成了有家庭责任心的人。 人死为鬼,鬼形成另一个世界即幽冥界。人死为归,魂归泰山。幽冥界的社会组织、伦理道德、人人之间的关系,是对社会的模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到阴世受审、受罚、打官司是因果报应。《聊斋》故事涉及到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即吏治黑暗问题。 《梅女》里的封云亭外出住在一间房子里,碰到皱着眉头、伸着舌头的吊死鬼,请求封云亭把房子烧掉。封云亭出钱把房梁烧掉后,梅女感谢并告诉他,这所房子十年前是梅家的住宅,夜里抓了个小偷送进官府,审案的典吏收了小偷三百铜钱,诬告说不是小偷而是梅女的情人,梅女不甘受辱上吊自杀,家里人相继死去。封云亭想跟梅女求鱼水之欢,梅女说我生前被诬告的罪名怎么能洗掉哪?就给封云亭介绍了一个鬼妓。 后来典吏来找封云亭,说他老婆死了,要他在阴间找到他老婆,把鬼妓叫来才知道鬼妓正是典吏的妻子。典吏拿巨碗砸去,鬼妓消失,阴间妓院的老鸨大骂典吏:拿钱买了个典吏的无赖,毫无人性,有三百铜钱就是你亲爹,你作恶多端,贪赃枉法,神怒人怨,你死了的爹娘就恳求阎王情愿把媳妇送到阴间的青楼给你赎罪。这时梅女跑出来用长簪刺典吏,典吏狼狈讨回寓所就呜呼哀哉。梅女报仇后,封云亭娶梅女托生的傻女为妻,梅女灵魂回归变成聪明的美女。 这个故事里蕴含深刻的社会内容,三百铜钱索了一条人命,贪官污吏的残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现实生活中含冤的老百姓只能冤沉海底,不可能像贪官复仇,现实中不能做的事鬼做成了,大快人心。 凡是人类之外的动物、植物、器物,能变化成人的,或者虽然没有变成人但能和人一样说话的,能跟人交往的就是妖精。鲁迅先生说他们是“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蔼可亲,妄为异类”,“偶见鹤突,知复非人”。蒲松龄写人和大自然和谐,写了人和虎狼虫豹在内的动植物和谐相处。 飞禽走兽,香花瑶草,大自然有什么生灵,《聊斋》里就有什么相应人物。于生在深山夜读,一位绿衣长裙、婉妙无比的少女来了,她是小蜜蜂所变。跟安身恋爱的花姑子香气满身,花姑子之父就是被安生放生的香樟。素秋晶莹如玉,知书达理,她是书中曩虫所化-----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曾说过:“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读后感
一看到这本书熟悉的题目,不少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画皮》,电影里那些恐怖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到今日仍然令我们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大错特错!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个个故事,它还通过让我们阅读这些故事从而领会到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还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闪亮的心灵,比海还深比宇宙还深的心灵。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