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人的大脑由1亿个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组成,而且终生不会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神经细胞将会以每10年约5%的速度减少,记忆褪色的症状也就会逐渐明显起来。 一般来说,25岁时,人对“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型记忆水平已下降到8岁时的15%,30岁以后更会开始经历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这种退化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范畴,无人可以避免。 从病理学角度看,除去年龄、遗传,记忆力还与躯体健康状况有关,如脑部肿瘤、糖尿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梅毒等疾病都会引起记忆力下降。 同时,记忆力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人处在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状态时也易出现记忆障碍。有抑郁症状的人会表现出对新信息学习、记忆的能力减退,对悲伤信息记忆的敏感性增加,运用有效策略减少,注意力下降,因而严重影响记忆力。可人们往往只会说自己最近很健忘,却下意识地回避情绪问题。 专家还提出所谓的“信息超载”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那么多的东西要记,紧张感会降低你集中精力、进行短期记忆的能力。 在最近对从事空中服务人员的研究中发现,时差问题也会影响记忆力。身体的生理周期是按照外界的光亮和黑暗来调节。调节生理时钟本来是个正常的生理功能,但长期重复往来于不同时区,又没有足够时间休息恢复,身体内部的同步功能来不及调节,进而会影响到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影响到记忆力。这对那些经常坐飞机,特别是跨时区工作的人来说,是个要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来,研究者还发现,长时间地在电脑前查信息、找资料、聊天、打游戏等,会导致记忆力下降。专家指出,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正在丧失记住新东西、调出旧资料和区分信息重要与否的能力。人们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外部记忆,越来越依赖它,进而威胁到日常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