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发明锯子时,明明还没有钢材,是用什么材质做锯条?

明明还没有钢材,是用什么材质做锯条?
2025-04-03 23:55: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鲁班用的是铁做成的锯条。

鲁班在公元507年出生,鲁班自幼聪明伶俐,于是发明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后来,由于鲁班发明了锯子,被人们称之为木匠界的鼻祖。

有一天,鲁班带着斧子上山砍树的时候,虽然使用斧子砍树会比较容易一些,但是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树砍倒,在砍树的过程中,鲁班的手指不小心被树旁边的一棵小草划伤了。

鲁班是个善于思考的人,看到被小草划伤的手指,鲁班心想,这么娇嫩的小草,是怎么把手指划出血的呢?于是,鲁班蹲在小草旁边一直观察,经过鲁班的观察发现,这棵小草的边缘并不圆滑,而且长满了一个又一个像锯齿的突出物。

于是,鲁班又用这棵小草划了一下手指,他发现这种有锯齿形状的草叶,都具有杀伤力,即使不用力都能让手指感到疼痛,鲁班收集了一些这种形状的草叶,带回了家。

鲁班根据这些有锯齿形状的草叶,发明出了锯子,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在鲁班那个年代,完全没有钢材,鲁班是用什么材质做成锯条的呢?

考古学家在甘肃省的一个墓中,发现了两根铁条,后来经过仪器检测,这两根铁条是冶炼金属,并且经过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两根铁条是公元前1310年被生产出来的,这说明了在公元前1310年时,铁条已经普遍存在。

与此同时,鲁班生活的年代已经有了铁,这些证据都可以说明鲁班发明锯子时是用铁作为锯条的。

回答2: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意思是不自量力之意,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这句成语有时作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鲁班出生于公元前507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又名公输班,这句成语据说起源于唐朝,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的门前,显摆使用斧子的本领,脸皮是不是也太厚了。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鲁班一直被奉为是木匠的鼻祖,木工师傅所使用的锯、刨子、曲尺、墨斗等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发明锯子过程,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班上山伐木,当时虽然发明了斧子,鲁班使用斧子的技能,也练得炉火纯青,但要用斧子将一棵大树砍倒,依然非常吃力,鲁班在上山的时候,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手指。

和牛顿一样,鲁班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牛顿躺在树下休息,因为苹果掉下来,头被砸了一下,牛顿禁不住就想,这颗苹果为什么向地上掉,为什么不向天上掉呢,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也是一样,他看着自己被小草划破的伤口,禁不住就想,这么柔软的草叶,为什么能把自己的手划出血呢?

通过仔细地观察,他发现小草叶子的边沿,长着一个个像锯齿的突出物,于是他又用草叶划了自己一下,见这种形状的草叶,的确具有杀伤力,不用太使劲就能将自己的皮肤划破,因此他按照小草的形状,发明出了锯,那问题就来了,现在使用的剧被称之为钢锯,而在鲁班那个时代,锯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呢?

在甘肃省临潭县的一个墓葬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两块铁条,据清华大学和牛津仪器公司检测,这两块铁条,是由“块炼渗碳钢”锻打而成,是属实冶炼金属,用碳14检测显示,这两块铁条产生年代,分别为3090年前和3075年前,理论误差不超过35年。

研究人员最终认定,这两块铁条应该是在公元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生产出来的,这说明在公元前1310年,铁器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当时还没有得到普及,所被视为宝物,埋在了墓葬里。

到了鲁班生活的年代,又过去800多年,应该该不再视铁为宝,铁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而且还出现了钢,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中挖出一把钢剑,考古专家从古墓随葬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那是春秋晚期的墓葬,那把钢剑所用的钢,经研究分析,其成份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很有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说明当时已经有淬炼技术。

由此可以推断,鲁班造锯用的材料,即便不是钢,也应该是铁,可在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又在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发掘出土一把木柄铜锯,青铜锯嵌在木柄上,以三穿卯固,握柄处弯头。

据专家考证,这把木柄铜锯埋葬在战国时期,这说明战国时期,人们还在使用青铜制造的锯,而鲁班生活的年代就是战国时期,据说他在公元前450年左右,还帮楚国制造过云梯,墨子为此把他损了一顿,并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但这只能说明,在战国时期,青铜锯是存在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班造锯时使用的是铁,也有可能使用的是钢,之所有青铜锯的存在,是因为锯在鲁班之前,就已经有了,埋在墓葬里的青铜锯,很有可以是作为收藏品。

其实,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用齿状的刀切割东西,在那个时候,锯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些可以从考古学家发现的,带有锯齿刀口的燧石刀身证明,但因为一直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人们就把锯的发明,归结到能工巧匠鲁班的身上。

在山东省滕州市,建有一个鲁班纪念馆,里面设有圣祖堂、公祭大厅、木工器械馆、石器馆、兵器馆、建筑厅、舟桥厅、鲁班传人成果厅等馆,再现了对鲁班作为“百工圣祖”的勤劳和智慧,有兴趣的人可以前去看看。

回答3:

别忘了,古代可是有铜铁等金属材料,他们也可以用来做锯条。
铜的出现大约是5000年前的事情,但直到商、西周时,铜仍然没有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甘肃武威县曾发掘出一个玉器作坊,属于四千年前齐家文化遗址,作坊里有一块30厘米见方的玉板,厚度3厘米以上,横截面的一端留有锯子切割一半的痕迹,而齐家文化的冶铜业在当时很先进,有红铜器、青铜器出土,人们可能利用铜锯加工玉器。在安阳北辛庄殷墟的发掘中,曾发现一个骨料坑,坑内除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外,还发现一些制作加工骨器的青铜刀、锯、钻等。甲骨文中的“我”字,就象一把长柄的刀锯(“我”作为第一人称可能只是借其音),“戮”字象以锯(“我”)截割人的双臂,“陵”字象以锯截人腿,使之一长一短(见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可见,锯也被用以残酷的肉刑。商代中期的盘龙城遗址,在湖北黄陂境内,也有青铜锯出土。这说明锯的使用地域较广,不存在突然灭绝的条件。到了西周时,甚至出现了用于祭祀时作礼器用的玉锯,则锯的形象对很多人来说必然不陌生了。
鲁班是春秋末期人,离西周时期不远,作为一名技术高超的工程大师,他肯定也是锯的使用者。他可能对锯进行了改造,改善了锯的功能,使之更加耐用、高效,加之铁器已经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使一般的民间工匠得以使用上性能良好且廉价的铁锯,于是人们以为锯是鲁班发明的。尽管他不是发明者,但他可能是重大改进者。其实是谁发明的并不重要了,每一项发明都凝结着许多劳动者的智慧,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我们应该向每一个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致敬。

回答4:

当时在他们的那个年代,钢材是肯定没有的,所以当时的锯条就暂时只能用铁来代替了。当时的锯条已经是最先进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