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这句话谁说的?全文?

2025-04-07 23:44:5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六祖惠能

这句话是六祖惠能法师所说

全文如下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白话翻译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惠能(638—713),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惠能赴新州入灭,时年七十有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回答2:

此句出自六祖惠能《菩提偈》。

全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扩展资料:

惠能(638—713),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惠能赴新州入灭,时年七十有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偈

回答3:

此句:世间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出自:《菩提本无树》。

这句话的背景故事是: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全文如下: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

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扩展资料: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原文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回答4: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出自西蜀宝光寺有清代何元晋的一联, 而这一对联又是出自出自对六祖惠能法师《菩提偈》的感悟。

全文如下: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å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