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就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
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求、验证信用。
随着现代征信系统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有了除居民身份证外又一个“经济身份证”,也就是个人信用报告。
征信记录了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活动,这些行为体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信用记录”。
征信活动的产生源于信用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包括货币借贷和商品赊销等形式,如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授信者(债权人)相信受信者(债务人)具有偿还能力,而同意受信者所作的未来偿还的承诺。
但当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信用交易的范围日益广泛时,特别是当信用交易扩散至全国、全球时,信用交易的一方想要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就会极为困难。此时,了解市场交易主体的资信就成为—种需求,征信活动也应运而生。
可见,征信实际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征信
征信的意思是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征信体系的建立。征信,即“征之以信”,是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依法采集、保存、整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为的总称。具体的作用是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帮助人们积累信用财富;提供有效传播信息的平台,缓解信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奖励守信、惩戒失信的内在机制,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说,有无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能否稳健运行和走向成熟的标志。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组织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到2007年年底,该数据库分别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现在,贷款买房、买车,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也就是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目前,信用报告正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那么征信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积累信用财富,如何避免出现负面记录,个人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出现负面记录后有哪些办法能够重新修复自己的信用?对于这些问题,从今天起,本报将独家连载中国人民银行编写的《百姓征信知识问答》(节选),帮助您了解征信,更好地享受现代信用服务。 1. 征信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您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您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您的信用报告的一种活动。征信记录了您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您未来的经济活动。例如,当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更好地了解您过去的信用状况,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作出是否与您进行交易的决定,这样就方便了您的经济活动。 2. 为什么要征信? “历史是未来的一面镜子”。征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互不了解的问题,减少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人们的经济金融活动。对大多数人而言,信守承诺是个基本的准则,所以征信的过程,还是积累个人信誉财富的过程,而这样一笔财富,将会为他带来更多的收获财富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百姓征信知识问答①
征信的意思是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