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日本工艺美术议论
日本工艺美术形式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特,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点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东方工艺美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东方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思想情感以及日本工艺美术的特质,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 时代特征
1.公元前6000年至前250年,称为”绳纹文化时期”.出土的工艺品有:石斧,石镞,石椎以及骨针,骨钩等,还有土室群,”贝冢”以及女性土陶.
2.公元前2世纪起,是”弥生文化”时期.此时出土的有:铜镜,铜剑,铜饰物以及大批细石器,固推测这时是金石工艺.
3.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开始将建国的地方称”大和”
4.公元3世纪,日本”大和国”兴起,并于5世纪统一了全国,成为日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大和”便成了日本民族和国家的代名词.
5.一般认为,公元3~7世纪前期是日本的奴隶制时代.这期间出现了日本考古学上称之为”古坟时代”的阶段.此时的埴轮很有特色.
6.公元6~7世纪,是日本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汉字在日本的普及和佛教经朝鲜的传人.从此日本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便以佛教为中心展开.而645年发生的大化革新,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始.
7.8世纪初,奈良成为都城,日本历史进入了”奈良时代”(708-781年).此时皆以唐朝为模式而展开,并日益深入.
8.8世纪末迁至平安,日本便开始了”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历史.此时转化成”和风化”
9.12世纪末建立.”镰仓幕府”(1192-1333年).
“室町幕府”(1336-1575年).此时中国明代文化艺术的浪潮波及日本.
10.17世纪的”德川幕府”(江户幕府).
19世纪的明治登基.
二. 陶瓷工艺
1.上古时期的绳纹式陶器最能够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绳纹化文化器壁上用篦尖刻画出精美的纹样,同时调整器物的形制.分为早,前,中,后晚5个时期。总之,这个时期,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当完美的陶器工艺品了。
2.弥生式陶器与绳纹式相比,烧成的温度较高,呈色为赤褐色的较多.形制一罐行,翁行为主,尚有很多高杯行的陶器.陶器制作进而向着定型化的生产方向发展,所以出现了与绳纹式陶器不同的造型非常洗练的陶器。
3.埴轮
古坟时代的遗物中令人感到最亲切且印象最深的非埴轮莫属。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这种形式抽象,造型夸张而寓意深刻的埴轮,以起静穆而冷峻的气质和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日本工艺和雕塑艺术的水准。
4.土师器与须惠器两种器物都是普通民众所使用的.土师器——是继承了弥生式陶器.须惠器——是实用性很强的陶艺作品。
5.奈良时代出现了使用类似“唐三彩”的色釉来烧制的陶器,正仓院藏有一批“彩陶”,借属此类。都是作为宫廷,寺院等特殊场所的用品。
6.室町时代初期,濑户类型的窑依然作为窑业中心,中国陶器中的天目釉茶碗和茶壶类等伴随饮茶风兴起的陶器有大量的制作,也开始生产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陶器。
7.到了江户时代,日本的陶瓷工艺以发生巨大变化的另一个标志便是瓷器的出现。日本的陶瓷工艺也以江户时代为分界线,之前和之后在风格上相去甚远。各地均有特色十足的作品问世,这些精美的陶瓷,作为用品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展,并成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艺品种。
三. 漆工艺
1.奈良时代这时,先进的唐文化和技术传人日本,受其影响,日本的漆工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
2.平安时代前期,忠实的承袭了奈良时代的技法,但逐渐地在技术与纹样上进行选择,寻觅自己的风格.进人了被世人称的“和风化”.
3.镰仓时代的饿意匠构成似乎有点过分多样化,但在这些有限的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那巧妙精美的装饰和坚实有力的造型,这就是此时漆工艺的特征.
4.室町时代,这时期从中国带来的漆工艺被称为”唐物”,后来在中国的影响下产生了”镰仓雕”.另外,被称为”根来漆”的朱色涂漆的漆器,从此开始传播.著名的有:幸阿弥家和五十岚家.
5.江户初期的莳绘在保留着桃山时代风格的同时,进一步洗练简洁了。
四. 金属工艺
1.上古时代是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开始于弥生时期(前200年左右).从世界的角度看是相当迟缓的.
2.飞鸟时代的金属工艺的大量制作,反映的内容是佛教.可看出此时的佛教美术的发展和稚拙而。
3.奈良时代比过去更为重视佛教,形成了以佛教为文化主流的局面。从金属工艺方面看,得到了进一步的细致刻分。
4.平安时代这时期文化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吸收唐文化的同时,逐渐培育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日本形态.也就是“和风化”.
5.镰仓时代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制作技术也采用了各种手法.材质应用丰富.其华美的新奇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6.进入室町时代,这时期伴随着茶道而流行起烧水釜.著名的有:芦屋釜,天明釜,还有京釜.
7.桃山至江户时代各行各业皆成为世袭家族,其技艺代代相传。并授予他们以“天下第一”的称号。日本工艺美术也呈现出多种材质的使用和多样性表现的新局面。
五. 染织工艺
1.飞鸟,奈良时代有浓重的中国大陆色彩,很难寻觅出日本的性格.飞鸟时代朴素的直线要素明显增强.到奈良时代,精巧的曲线构成的纹样大量增加. 飞鸟,奈良时代佛教文化急剧兴盛,于是”锈佛的形式便在刺绣工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平安时代这个时候,工艺美术忠实的继承了奈良时代贵族阶层的风格特征,宫廷染织工艺已形成,并逐渐地向和风化转变,带有祭事情节装饰的染织品也颇为风行.
3.镰仓时代时期是武士家族活跃的时期.于是随着时代的潮流,染织工艺风格也转向了武士家族的风格. 在服饰上染家徽纹样,出现了”大纹”的服装.形成了特别的意义,是武士贵族们染织纹样的重要标志。
4.室町时代创造了新的文化.原有的庶民性质的要素显著提高,为当时的染织工艺注入了新鲜血液,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
5.江户时代普通服装中”小袖”得到大力发展.以自由而轻松,舒适而华美的服饰著称.当时称其为”着物”(和服)的形式成为日本最为普及并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了.
通览日本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可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上古文明时代的工艺美术,表现出显著的岛国特征和单一民族内涵和自然属性,同时伴随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超然而静穆的气质.
二.佛教传人日本之后,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变化,固有的风格受到强烈冲击,工艺美术处于为佛教文化全面服务的地位,基本上成为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佛教文化的派生体.
三.自平安时代起,日本工艺美术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完成了由”唐风”向”和风”的过度,呈现出日本独自的风格特征,出现了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工艺美术.
四.至室町时代,日本工艺美术受到禅宗及中国宋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
五.日本工艺美术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材质性能,强调材质的自然效果和美感,反映出日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工艺美学思想.
六.日本工艺美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卡提.奥米宁─尼蒂莱(kati Tuominen-Niittyla)是一位芬兰现代陶瓷工艺大师。他设计制作的《故事鸟壶》(1994)幽默而诙谐,是过去若干年里芬兰最畅销的陶瓷产品之一。这种壶是在一场引人注目的广告大战中被命名的,其造型丰富多变,具有强烈的动势和节律。特别是壶嘴和把手的处理,犹如现代抽象雕刻,令人产生许多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