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慢慢转的。向日葵身上都有一种叫做生长素的物质,它能使植物长得又高又大,但就是胆小怕阳光,所以,向日葵颈部的生长素一见阳光,就跑到背光的侧面去躲避起来,可是,背光的这一面的生长素就越来越多,它们便促使这一面长得特别快,而向阳的一面却长得慢些,于是植物就向有光的一边弯曲。随着太阳在空中的移动,植物生长素也像“捉迷藏”一样,不断地背着阳光移动。当太阳升起时,翠绿欲滴的向日葵东侧由于受到阳光照射,致使生长旺盛的顶端幼茎在其背光的西侧生长素分布较多。这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使得幼茎朝向生长慢的东侧弯曲,即向日葵顶端(花盘)早晨向东弯曲。随着太阳在空中的移动,改变光照方向,向日葵顶端(花盘)也不断改变方向,当中午到来时,向日葵是直立,到下午时它又向西弯曲,这些都表现为茎顶弯曲的向光性。因此,植物就会向有光一面弯曲,结果,就会产生花盘跟随太阳转的自然现象。这种性质在植物学上被称为:向光性,由于它总是向着太阳,所以又叫:正向光性。
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为什么最后要面向东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或朝上呢?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摄氏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