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ling of nursery stock)
(孙时轩)
把质量已达到要求的苗木从圃地起出,用于造林的生产过程。苗木出圃是苗木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起苗、苗木分级、数量统计、苗木包装和运输等。在苗木出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苗木根系的完整和湿润。
起苗
又称掘苗。指将苗木从苗圃地中起出。起苗时间原则上应在苗木的休眠期,主要有春季起苗和秋季起苗。大多数树种适宜在春季起苗。春季起苗要早,必须在苗木萌动之前进行。如芽苞开放后起苗,则会降低造林成活率。有的树种适宜在秋季起苗。秋季起苗应在根系停止生长之前。有的常绿针叶树和某些常绿阔叶树也可在雨季起苗,随起苗随运往造林地栽植。起苗应做到:保证苗木具有最多的侧根和须根,并具有一定的长度;不损伤苗木的地上部分;不捋劈根皮;最大限度地减少根系水分的损失。起苗最好在无风的阴天进行,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如土壤干燥,应先进行灌溉。苗木在起苗后、包装前常要进行某些处理,如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有的树种的苗木要修剪部分枝叶(如樟树);裸根苗木应沾泥浆;如有条件还可喷洒蒸腾抑制剂等。
苗木分级
根据一定的质量指标(如苗高、地径、根系长度及数量等)把苗木分成几个等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中规定:苗木分Ⅰ、Ⅱ、Ⅲ级苗和废苗。Ⅰ、Ⅱ级苗是合格苗,可用以造林;Ⅲ级苗是不合格的弱小苗,要经过留床或移植培育,达到合格苗标准,再出圃造林。苗木分级以地径为主,苗高为辅。例如,某一苗木的地径属Ⅱ级,苗高属Ⅰ级,则列为Ⅱ级苗。如地径属Ⅰ级,苗高属Ⅱ级,则列为Ⅰ级苗。各种苗木的分级质量指标,在国家标准中都有具体规定。(见苗木)
苗木数量统计
苗木分级后,可直接统计各级苗木的数量及总苗量。但一般所说产苗量,仅指合格苗的数量,而不包括不合格的Ⅲ级苗及废苗。
苗木包装和运输
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苗木干燥,并减免在搬运过程中碰伤苗木。包装材料有:草包、蒲包、聚乙烯袋、涂有沥青的麻袋、纸袋和箱子等。包装方法有包装机包装和手工包装。包装时先将湿润物(如苔藓、湿稻草、湿麦秸等)放在包装材料上,然后将苗木根放在上面,并在根间加湿润物,待放苗到适宜重量时,将苗木卷成捆,用绳子捆住。如用袋装,袋内也要放湿润物。每个苗包或苗箱外要附标签,标签上注明:树种、苗龄、苗木数量、等级和苗圃名称等。短距离运输苗木,可在筐底放一层湿润物,再将苗木根对根分层放入筐中,并在根间放些湿润物,装满后,苗木上面再盖一层湿润物即可。装车时最好不堆压。要尽量缩短运输途中的时间,经常检查苗包内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干燥和发热。苗木运达目的地后,要立即进行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