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二、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三、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不止是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也越来越难。
企业对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毕竟扩招之后,每年毕业生的量增加了许多,企业挑剔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同时,大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人与职的匹配也就越来越难。
很多企业不顾胜任的能力,一味追求高学历,也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明确,刚一毕业要求的岗位动辄总经理,薪酬5K以上等等,双方在进行一场博弈。
总会有撑不住的一方,当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很多部门大力鼓吹大学生创业,却不见大学生真正的适应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很多时候莫名提高了学生的期望,却打击了他们的激情。算是现阶段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吧。
如果急切想要就业,一方面发现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把自己沉下来,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