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保存方式: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的储存温度是2-6℃,运输温度是2-10℃。血小板的储存和运输温度都是20-24℃。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的储存温度是≤18℃,运输温度应维持在冰冻的条件下。
血液的保存期:目前,我国多数血站所用的血液保存液,能使全血和红细胞保存期达到35天。
医院一般会用保存时间在6周以内的血液进行输血,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上周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血液保存超过3周,血液中的一氧化氮便会流失。而一氧化氮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张,同时也与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有关。若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流失,会增加罹患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机率。
献血是能够救人性命的善举,但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血液若保存超过3周,质量便会大大降低。输送到病人体内后,会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跟让病人吃垃圾食品或是吸烟没什么两样。
参考资料:江苏省血液中心—八、血站对采集的血液要做怎样的处理?----
参考资料:人民网-血液保存超过3周质量大大降低 影响被输血者健康
献血后的血液,一般可保持35天。
血液保存的要求是:防止凝固、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延长在体外的寿命、保证输给病人后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因此在保存时要加入抗凝剂、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
献血标准:
1、年龄:18-55周岁(可申请延续献血年限)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或90mmhg-140mmhg/60mmhg-90mmhg,脉压差:≥30mmhg。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扩展资料:
献血后注意事项:
要保护好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
多补充水分,补充营养不要过量,可以进食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奶制品、新鲜鱼虾肉蛋等。请不要进食过量。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存在献血前没有如实告知的可能影响血液安全的高危行为,或者献血后感觉明显不适或异常,应及时联系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