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省份知青下乡的人数最多,哪个省份知青下乡的人数最少?

2025-04-22 07:15: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71年:24省市安排下乡274万人,其中知青140万人
2月19日,全国计划会议结束。会议确定1971年计划招收固定工144—155万人。招工资源包括经过劳动锻炼两年以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由贫下中农推荐招收一部分。
另据国家计委劳动局《上山下乡简报》反映:1971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多数省、市拟在春、秋掀起两次大的下乡热潮。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报来计划,安排下乡274万人,其中知识青年140万人;津、沪、川、浙4省市有25万人左右跨省区下乡。1971年的任务是艰巨的,不仅要动员和组织几百万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加强对上千万下乡人员的教育巩固工作。
1972年:全年知青下乡67万人
年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基本建设战线有所收缩。但“三个突破”的情况还在继续发展。全民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5.4%,是连续第二年下降。由于城市招工量大,许多青年等待招工,下乡人数继续减少,全年下乡67.4万人,而返回城镇长期不归的下乡青年不少于10万人。
1973年:全年动员89万知青上山下乡
年末,经过“批林整风”,加强了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任务。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4%。这一年动员了89.6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插队的80.6万人,到国营农场的9万人。这样,从1962年以来,累计动员城镇知识青年934万人下乡,其中因招生、征兵、招工、提干及其它原因转回城镇的401万人,留在农村的533万人。
1976年:在农村的下乡青年有809万人
1976年这一年,由于大搞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加上唐山地震灾害的重大影响,使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工农业总产值只增长1.7%。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上年增加434万人,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膨胀,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8.6%。财政收入比上年减少39亿元,赤字29.6亿元。国民收入比上年下降3.7%。城镇个体劳动者仅有19万人,比上年又减少5万人。这一年,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88万人,通过招工、招生、征兵等返回城镇的下乡知识青年有135万人。年底在农村的下乡知青还有809万人。
1977年:全年又有171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年末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全民所有制职工比上年增加336万人,达到7196万人;集体所有制职工增加103万人,达到1916万人。而城镇个体劳动者只剩下15万人,比上年又减少4万人。这一年,各地继续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71.6万人;同期因招工、招生、征兵、病退等回城103万人。年末在乡的下乡知识青年还有86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