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烫伤后有水泡该怎么办?

2025-02-23 12:54:1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用医用酒精消毒创面后,在水泡最低位用消毒剪刀或针头刺破表皮,并用无菌棉签轻轻挤压,使水泡液在低位充分流出,同时保留水泡表皮,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其间每天换药一次,每次都应用无菌棉签把水泡里的液体尽量挤出。一周左右,水泡就会结痂、干燥而自愈

回答2:

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液抽吸或在水泡最低位用针头刺破表皮放出水液,并用无菌棉签轻轻挤压,使水泡液在低位充分流出,同时保留水泡表皮,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会愈合的快一点,做到以上步骤,水泡很快就能结痂、干燥而自愈。若水泡已污染,造成感染,则应及时就医。

回答3:

烫伤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一般属于浅二度烧伤。水泡液里主要含电解质、葡萄糖、白蛋白、纤维蛋白等,这些营养物质组合起来,可以说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因此,水泡处理不好,往往容易导致创面感染。一般来说,只有小水泡能在短时间内自行吸收、愈合;大水泡(大于1厘米)由于液体较多,要通过自身吸收干净则比较困难。因此,大水泡常需挑破,把水泡液引流出来。

回答4:

烫伤起泡,小泡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对黄豆大小的水泡,如果创面也比较浅,可以用消毒剪刀剪开水泡,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干后,涂点紫草油或紫花膏即可。为避免感染,最好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回答5:

烫伤的水泡,即表皮全层或真皮浅层受损,深部组织渗出,积聚在松脱的表皮层面,出现水泡。水泡早期出现后,小的水泡可以保留,不做特殊处理,直接冷疗冷敷即可;稍大水泡需在相对清洁的条件下做轻度引流,防止水泡破溃,未规范处理水泡液可诱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