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些汽车品牌会被它家收购?

2025-02-14 06:48: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汽车市场的竞争导致的,以捷豹路虎为例,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豪华品牌,按理说应该像奔驰宝马一样攻城略地,但是还是被几经转手,沦为了落幕的贵族,越是 豪华品牌,越容易陷入经营危机,因为产品销售量并不高,消费群体比较小,如果遇上景气的经济大环境,可能有得赚,但是当市场不景气时,往往没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布加迪,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也是如此,小众品牌的通病,因此它们往往被收购,以大型汽车企业为依托,才能延续品牌,渐渐地,它们丧失了独立研发能力,沦为大型汽车集团的一块招牌而已,而奔驰宝马大众为代表的汽车巨头,不仅单车利润高(大众也有靠薄利多销的产品),而且销量往往比较稳定,抗风险能力也强。其实因素还很多,这儿只能说到一些大概。不知道你满意吗

回答2:

某些汽车品牌被它家收购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可能的原因:
1) 赚钱,但上不了市,别人出了好价钱,何乐而不为?
2) 主要竞争对手已上市,融到很多钱,灭了自己可能只是时间问题,继续竞争两败俱伤且没有任何胜算,这时被对方收购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分众传媒上市后2005年以1.83亿美金并购框架传媒。
3) 所作的产品和服务很难赚到钱,但用户挺多,对于某些公司有战略价值。比如百度和QQ分别收购的两家输入法公司。
4) 在别人的舞台上唱戏,舞台提供者可以灭(但很辛苦),也可以收。比如Google收购Admob 。
5) 不被并购就是死的情况下
如果是被动暨不情愿的被收购,可能的原因:
1) 团队在董事会及股份结构上没有主导权,其它投资人要套现或走人。
2) 二级市场的恶意并购(在被收购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即在公开市场上慢慢买股票,逐渐达到主导或控股地位。经典的案例是盛大当年通过多个公司险些恶意收购了新浪。
在国内,创始人很多时候不喜欢被收购,而大公司以往宁可自己干也不愿意买,并购后的人的磨合也是不容易的事。但随着企业主的逐渐成熟(经验和心态双方面),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能上市,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自己做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