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是不是不进行殖民掠夺了

2025-04-25 13:29: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权利,开始刺激许多新发明的产生。工业革命约於1750年开始於大英地区。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著封建制度於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已经历过一场金融革命(西方的经济史学家将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稳固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称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曾经详细考察了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因为业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John Hicks,1969)。工业革命兴起的新产业,其工业原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厂房成本、设备成本等开支都十分巨大,如机械制造,冶金,铁路等等都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廉价资本依赖性大。英国光荣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徵税税体系以及宪政改革对约束政府行为产生了可信承诺,使得英国国会能够严格督导政府的财政支出,使私人债务清偿方面具有较高的信誉保证。高效、透明、有序的税收体系,不仅令新兴的工业企业免受苛捐杂税困扰,且令英国国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信誉,其长期公债利率一降再降,最後仅3%利率水平,银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债利率一般高於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英国在发展国债市场之後,进一步发展了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等,如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资金」。
而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也就是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同样是一个生产集中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只能分别在许多分散的小块土地进行耕作。这些土地采用落後的三圃制耕作技术,每三年就要休耕一年,休耕的土地作为公共牧场供家畜使用,亩产低,土地浪费严重。但由於敞地制土地狗牙交错互相连在一起,单独小块土地无法改变耕作方式。比如若自己的土地不打算休耕,但也无法避免由於旁边的土地休耕後家畜对其的践踏。圈地运动虽然对许多农民来说并不公平,许多农民被迫分得更贫瘠的土地,也无资本采用新的耕作技术,同时失去了休耕的公共土地放牧家畜的好处。但是土地集中後可以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良,生产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为纺织工业生产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了工厂的工人,也为新产生的工人阶级埋下了伏笔。圈地运动在英国伊莉莎白一世时期发展得比较缓慢,但自光荣革命後的18世纪,开始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众多农民起义。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古老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错互相连在一起,单独小块土地无法改变耕作方式。圈地运动在英国伊莉莎白一世时期发展得比较缓慢,但自光荣革命後的18世纪,开始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众多农民叛乱。W. A. Armstrong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把地主和农民二元对立太简单化历史了,他指出当时很多生活有著落的农民同样积极参与圈地。「我们应当小心一点不要把这一切(圈地)归於一个庞大复杂的历史转变的(必然)结果」 "18-19世纪的圈地状况被严重夸大了"。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和暴动,客观上确实是工业化的一个必要前提,提供了土地集中後的规模耕作增加产量,被驱赶出的农民则投入工商业成为劳动力的来源。
18到19世纪的英国,由於专利制度的保障,也由於能提高生产力的新技术会带来的十分可观的利润,於是有许多有钱人投资於各种发明创造。虽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能取得预期的成功,但是若某一种新技术发明能应用在生产中而提高生产效率,就会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就如现在的风险投资一样。技术发明如滚雪球一般,一种新的技术发明出来,就会刺激发明另一种新的技术。比如珍妮纺纱机这种新技术,使得能纺出更多物美价廉的纱,那麼将会产生更多地对棉花的需求,又可为提高织布技术带来了激励。生产上每个环节技术上的革新,都会刺激相应环节不断寻找新的技术革新,以便适应新的生产效率下的需求,如同链式反应一般。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中北部,和英国中北部拥有大量的煤炭和铁资源是分不开的。
工业革命前後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後世影响深远。以下是一些较重要的发明列表:
工业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发明

年份
发明者
发明

1733年 约翰·凯 飞梭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翰·哈林顿 抽水马桶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良蒸汽机
1796年 阿罗斯·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工具机
1807年 罗伯特·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理察·特里维西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乔治·史蒂芬生 铁路
1815年 汉弗莱·戴维 矿工灯
1829年 理察·特里维西克 蒸汽火车
1837年 摩斯 电报机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 兰开斯特锅炉
1876年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电话
1885年 卡尔·本茨 汽车

此外,世界贸易的发展亦扮演著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1],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强劲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