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企业要勇于创新。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企业创新不仅是“不进则退”,而且是“慢进也退”―――再大再强的企业,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最终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在新常态下,面临的环境会越来越复杂,遭遇的变化会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要让变革成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在管理体制、商业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顺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把握转瞬即逝的新机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改革开放的实践一再证明:经济的繁荣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政府管理部门要勇于“自我革命”,进一步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也就是要真正还权于市场,充分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要积极落实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从而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每一个创造的梦想成为现实,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个创业创新激情燃烧的社会,才是一个生机无限、充满希望的社会。我们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努力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二、政府新举措
万事开头难。经营成本和融资难题是众多返乡创业者的难承之重和心理诉求,国务院推出“定向减税”、“普遍性降费”和“贷款财政贴息”等措施,意在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启动与生存空间,更好发挥贷款扶持“四两拨千斤”的倍增效应和撬动创业、促进就业的“杠杆”功能;而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地区探索发行“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的创新举措,则不失为对破解“融资难”的有益尝试。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大学生创业在政策和资金上面广开大门,比如将原来多部门审批的政策文件下放到一个部门,这样大大节约创业的时间,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贷款等,为大学生的融资困难解决雪中送炭,尤其是允许为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为大学生的创业前景换上了光明的颜色。
大众创业指中国大众借助中国改革的政策优势来创立起自己的家业,积累自己的有形资产和财富。“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创业就是大众持续为个人做产生个人成就与个人财富的工作。
背景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李克强总理表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中国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
随着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措施陆续实施,民众的创业精神正在焕发,借助着中国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一股 “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正在袭来。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中各式各样“网络精英”式的创业热潮后,创业迎来了新经济环境下的又一轮高潮——“大众创业”。
释义
大众创业指中国大众借助中国改革的政策优势来创立起自己的家业,积累自己的 有形资产和财富。“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创业即大众持续为自己做产生个人成就和个人财富的工作。
特点
从2014年1—7月新注册企业结构上看,呈现“三多”特点,即小微企业多、服务性企业多、民营企业多。这表明,中国政府在“一减一加”(即:对行政审批、市场壁垒做“减法”,对市场空间、创业天地做“加法”)之中,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也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了经济发展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初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到“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下海”潮,再到互联网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新常态。
意义
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调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给青年人在选择人生线条中多谋一种思维、多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人生磨练。
“创业”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实现小康社会,不但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实惠让百姓分享。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还要激发全民的内心创富动力。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创业的时代。
中国政府用“有形之手”,为创业者“解绳松绑”降低门槛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红利。于创新创业者而言,这种“红利”就是准入门槛的逐步降低。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中国政府简政放权实际上是重新赋予民众自主发展的权力,让年轻人重新焕发出创业精神,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
您好,万学双创中心很高兴为您解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去认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将我们所学到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其中解决社会需求。
创业就是创造企业,作为大学生,首先需要去了解企业,包括行业格局,行业属性,企业类型,企业的各大职能任务系统等等,再去创造企业,解决社会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