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史记和资治通鉴再读什么历史典籍

2025-02-23 14:24: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最近读完了史记,正在读资治通鉴,发现有部分内容和史记雷同,因此犹豫读完了资治通鉴后是否有必要通读二十四史(因为有浪费时间之嫌)?
请朋友们推荐下,看看读完资治通鉴后,再读什么历史典籍能更有助于增长知识并且节约时间?

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通史名著。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的十九年中,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特别是在洛阳的十五年里,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司马光为编书,常常废寝忘食。他对史料考核极其认真,追根寻源,反复推敲,不断修改。《通鉴》编成后,洛阳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可见他为这本书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啊!
宋神宗继位后,司马光把《通志》读给宋神宗听,听后神宗点头称赞--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因此,他给这部书赐名为《资治通鉴》。
此书叙述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共294卷,300多万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文笔简练生动,记事真实可信,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