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数量减少不是日本独有的,美式游戏数量也在减少,现在主机的游戏总数大致只有老主机的一半。而且老式游戏机各平台很少重复,而现在的主机大部分游戏都是跨平台的,重复计算。这还没考虑到现在主机很大一部分都是LIVE或PSN这样的模拟器游戏。
曾经作为游戏业支柱的中小公司在PS2时代以后就渐渐消失了。这是开发成本暴涨造成的,90年代中期最大规模的项目也只要100人,现在一个中型制作没有100人根本无法开工。90年代即使是中型公司也能做3A大作,到了近10年就只有波兰人成功过一次而已。
西方公司还好,一般英文都不错,可以去STEAM上混。日本越是小公司英语越完蛋,根本无计可施,只能干干代工做做手游了。所以日式游戏的份额开始狂降。
beli beli shad (very very sad)
随着PC和游戏机架构的一体化,PC技术的基础越来越重要,日本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碰过PC,软件公司也还残留着工业生产那种入职培训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与主流的IT文化格格不入。这种情况对小公司尤其不利。欧美因为计算机文化的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如鱼得水。
比上面的因素更严重的是日本游戏机市场被手游挤压得非常厉害,大部分日本人除了掌机外已经不买游戏机了。(PS4现在的销量连SS都比不过,如果按照90年代的标准,日本已经不存在主机市场了)而日式游戏因为加拉帕格斯化,只有日本人买账,在日本卖不出去就完蛋了。所以日本游戏厂商纷纷转行。
因为日式游戏的主要受众是日本玩家,日本游戏行情整体萎靡导致日式游戏越来越少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加上日式游戏有很多是粉丝向的游戏受众面少,即便是P系列,如龙,轨迹系列,传说系列这些常规日式游戏都是粉丝向游戏,更何况那些更小众的死宅,乙女游戏,再加上日式游戏在ps2时期最辉煌的传统型act也基本消亡,只有鬼泣5今年才终于有信,所以日式游戏的产能不足从ps3的中后期就有苗头了,到了如今ps465%左右的游戏都是美式游戏,更何况连索尼自己的日本工作室都已经800年不出新游戏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