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止在于美女环绕、特技音效、富商大佬;而是不管多少年重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部电影究竟要表达什么?我认为是在讲诉灵魂的救赎。
有一种对事物坚定不移的观念。“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典狱长诺顿说的这句话把大多犯人的思想禁锢在这高墙内。正如瑞德说的,”当你进笼,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是认真的,眨眼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的悔恨。
“监狱里面的人就开始等死。初入监狱的安迪平静而沉稳,并没有瑞德他们想象的脆弱;他不断观察着肖申克的一切,”不闷不响的,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一样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这是瑞德对他的描述,也能对比看出安迪他的与众不同,这都是对于无罪的他不属于这里的信念。
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它不仅仅是指躯体的自由,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然而对于监狱中大多数人来说这两者都已丧失。在修缮屋顶时,安迪无一中听到监狱长抱怨交税的事情,便知道这可能是改变狱中地位的关键点。
利用他的大银行家本行,为他的朋友获得了冰凉的啤酒。“修缮屋顶,坐在屋顶,阳光洒在肩头,仿佛是自由人,像是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犯人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也许安迪是想拍监狱长马屁,或许是想获得狱友的友谊。在那一瞬间,只有瑞德知道安迪是想要自由。
进入肖申克就会有很多不平等。监狱中的人知道安迪有能耐逃脱各种政府税收,都蜂拥而至想要帮助。一个狱官想要给孩子办一个教育基金,安迪说:“坐下谈吧,两个人平等的进行交谈。逐渐有求的人越来越多,瑞德也能够过来当助手,在图书馆开始办公,好像是在自己办公室一样,一样的平等。瑞德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在两次的假释申请失败后,瑞德已经无所谓了。他从老布身上看到制度化的自己,更加失去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然而此刻的安迪积极的帮助汤米考证书,满心希望狱中的人都能有希望可追逐。
坚持也是一种可贵的东西。安迪入狱的前两年不断受到三姐妹的性骚扰,“毕生都没有像这两年那么惨”,瑞德说。安迪这些年坚持每周写信,最后扩大了图书馆,使得更多狱人能享受到一丝的自由。安迪用七尺小锤子凿通了瑞德600年的梦,20年来的坚持,谁能不佩服?
最后,“人一生或忙着活,或忙着死,反正二选一。“给了瑞德困惑,也给了希望。穿过罪恶的高墙,爬过肮脏的污水,涤尽污秽,让安迪在彼岸重生。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他们管不到你的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这才是真正的救赎!这部电影句句台词都是经典,能震撼到心灵,影史无愧的第一
这部电影上映至今已有24年之久,它就像是一坛深埋在地窖的老酒,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醇香。国内的豆瓣和国外IMDB无一例外给出非常高的好评和排名,近年来排名一度超过《教父》稳居排行榜第一。
其实《肖申克的救赎》在上映之初并不尽人意,票房一般,虽然得到7项奥斯卡最佳提名,可依旧无法遮掩它没有得到一个奖项的尴尬,其原因就是这部电影属于慢热型,压抑的监狱题材不符合那时代人的精神追求,那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在摇滚和呐喊,所以当它遇到以右派价值观为主题的《阿甘正传》时,注定要失败。美国是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国家,《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偏好和情感诉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你去看两部电影,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给我带来的思考会更多。《阿甘正传》只是一个励志故事,但《肖申克的救赎》则不一样,它带给你的是对自由与希望的思考,是自我的救赎。所以我认为它败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当时的人和国情。
下面我来浅析一下为什么它可以排行影史第一?影片剧情循序渐进,不断重建和假设,有内涵有深度,有寓言性的伏笔和较强的鉴赏空间,依靠肖申克监狱这个小载体,把监狱里的人的不同遭遇以及监狱当权者的黑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上世纪40年代,美国正处于战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社会的矛盾也越来严重,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僵化和掌权者的贪婪及政府的无作为,都在腐蚀着这个国家,使人感到绝望和无助。
《肖申克的救赎》用贯穿电影的两大主题“自由”与“希望”救赎了被“制度化”的肖申克监狱所有人,安迪则是上帝的化身,他的到来给瑞德和肖申克监狱所有的人带来希望和自由,即使身陷监狱依然不忘自救与帮助他人。当安迪从淤泥里爬出来仰天长啸的那一刻,安迪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我认为这部影片久经不衰和排名影史第一的原因是它引发我们对人性最基本的思考和认知,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尾符合大众的预期。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拍摄时间虽有些久远,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非凡的,能获得好口碑,位居排行影史第一位置,一定是获得了广大观众思想精神上的共鸣,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监狱题材励志影视剧作,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其妻子遇害死亡,被人诬陷不幸锒铛入狱,在狱中上演了感人而又励志的故事。
监狱高墙之内,镣铐之下的安迪,虽很冤屈,迫于形势的黑暗,他不是选择屈服,而是选择了绝地反击,凭借自身拥有的聪明才智,怀着一颗热切渴望自由的心,在监狱里斗智斗勇,凭借着一把不起眼的小锤子,用双手凿开了通往自由的希望之路。
上帝虽给安迪关了一扇门,他却又靠着不屈不饶的意志力、决心和毅力,和黑暗势力作斗争,最终挣破牢笼囚禁,逃出了高墙的禁锢,换上新装,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是靠自己打开了希望之窗。
这个过程是日复一日凿墙穿洞得不放弃和咬紧牙关地坚持。影片中,安迪的精神是可歌可泣、激励人心的,是积极向上、给人力量的,所以观看之后,都会被他可贵的精神撼动。好的电影不就是能给人精神启迪,就像是精神粮食,能填补人们空虚无助的灵魂?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和苦难,安迪的遭遇,就像窦娥一样冤屈,让人同情,但他虽身陷囹圄,却不向命运低头,也在启迪着每一位观众。
这部影片虽没有最好的特效,也没有最帅的演员,但是却有弥足珍贵的精神贯穿其中,这就是电影的可贵之处,关键是演员演技在线。
剧情简介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本片根据著名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原著改编。
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前所发生的所有事情。
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谋杀妻子和情人, 安迪被宣判无期徒刑,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他也知道自己即将失去自由,但那张在审判庭里惊愕的表情,却在失去自由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很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抱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
而瑞德(Red)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成为了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但同时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希望”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希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强的东西,它其实就在我们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可电影里,瑞德对他说:“在这里,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会让你痛不欲生,所以不要去拥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剧有多牛逼?你一定想都想不到。就说在国内的好评吧,在豆瓣上的打分人数超过100万,评分9.6,80%以上的人打五星,稳稳占据着豆瓣Top250第一的宝座,到底是牛掰在哪里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全世界都喜欢的作品,这部电影做到了
这是一部关于希望的经典之作。监狱关不住希望,哪怕是在遭遇了误解和种种的苦难后,依然怀抱着希望。不说别的,就连我自己看完后,也有深深的感受,想哭,难受,凭什么我这么好的人生还不珍惜,连安迪在遭人误解,身陷囹圄,靠着内心无比的坚定,在无尽的等待中,利用智慧和希望,用一把小铁锤救赎了生命,同时救赎了监狱,并将希望的种子播种到每个人的心里。这样的希望从未磨灭过,这才是可贵之处。
在这部电影里,安迪是英雄,是强者。安迪与瑞德的缘分和友情也很打动人心。而真个电影以一种极其浅显、平淡的方式,谈论了一个非常普遍但艰深的话题:人类的自由,他在我们心中升起了最本质的关切和共鸣,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而像安迪一样坚持的人却少之又少,何况是在经历了这么多后,还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的更是少了。
里面的经典句:正能困住一个人的,不是钢铁铸就的牢笼,而是心中矗立的高墙。这句话无不是反映了现在的我们,能够困住我们的不是社会,而是我们心中自己的那道围墙,像一个无色的线在紧紧的把我们捆绑在了规则之下。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追求自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