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铜雕塑都有什么特点?

2024-11-07 08:41: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汉代青铜雕塑,以善于刻画特定人物的表情动态见称。西汉初期以两广地区的几组铜俑为代表,广西贵县风流岭墓的一件身着盔甲的跽坐铜俑,高39厘米;伴一匹青铜马,高约115厘米,姿态雄健威武,是继秦代铜车马之后,西汉前的大型青铜雕塑杰作。

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铜鼓墓的一件青铜骑马俑和一组青铜4人六博俑,造型亦甚生动,六博俑外形洗练,着重刻画因胜负而引起的得意或沮丧神态。广州动物园汉初辛偃墓有两件鎏金侍女俑,出色地刻画了地位卑微而善良聪慧的侍女形象。

西汉中后期,铜俑种类增加,优秀作品如陕西西安玉丰村的铜羽人,河北满城刘胜墓的铜说唱俑,以及甘肃灵台、西安东郊、四川资阳等地的铜六博俑。

其中,铜羽人长脸尖鼻、颧骨隆起,大耳过顶、肩臂生翼,作举手微笑,反映了当时封建贵族祈求“羽化登仙”的社会风尚。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铜说唱俑,形貌服饰似胡人,满脸堆笑,逗人开怀。灵台的4人六博铜俑,表情亦极生动。

此外,陕西兴平茂陵东侧陪葬坑的鎏金铜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筋骨劲健,金光熠熠,显示了西汉后期雕塑与冶铸的卓越技艺。

东汉时期,政治安定,农业大为发展,使得人们过着“谷物满仓,牛羊成群”的安乐生活,反映在他们的墓葬明器中,陶塑的猪、狗,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以及粮食、井栏、炉灶,楼台等小形模型,是很多见的,可说是汉代墓葬的突出特点,后代也或多或少地承袭了这一风习。

这些塑制品,尤其是猪狗之类,正因其体积小,作者更容易掌握形象,塑出动态。如活泼的小狗,竖耳卷尾,神气活现,被塑得很有生趣,猪则塑得肥胖,显出行走困难的样子。可以说是做到了各如其分。

在东汉墓葬中,也有不少陶鞍马,其体积与上述杨家湾汉墓骑士马相近,体躯造型矫键有力,肌肉紧缩夸张,特别突出了马的倔强性格,具有汉代的精神气质。

东汉陶塑品种增多。反映农业生产的有广东佛山的插秧运肥陶水田模型、四川宜宾的持锸执箕俑等;反映庄园经济的,如河南陕县及淅川由部曲家兵守卫的陶水榭、四川新津的佩刀执锸的部曲俑;刻画农妇繁重劳作的,有四川新津的背儿捧箕俑、河北内丘的抱婴举灯俑等;反映家内劳作的,有山东高唐、河北石家庄及四川重庆的庖厨俑、河北内丘的舂米俑;反映医疗卫生的,有河南南阳的针灸陶人。

最有特色的是反映娱乐生活的,有河南洛阳的各种乐舞杂伎俑、灵宝张湾的绿釉六博俑、四川资阳的吹笙俑、成都天回山的伴唱俑与坐式说唱俑、郫县宋家林的立式说唱俑等。如天回山陶俑中的说唱俑,高56厘米,坐于圆榻上,右手挥舞鼓槌,左臂环抱圆鼓,着长裤,赤脚,似正说到精彩处,作手舞足蹈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民间说唱艺人的形象。

东汉动物陶塑,形象十分生动。如河南辉县百泉的陶子母羊与陶狗、河北沧州的绿釉陶猪、四川成都、彭山及乐山等地的大陶马等。东汉木雕在河西走廊发现较多,如武威东汉墓的木雕舞俑与侍俑、木雕镇墓独角兽、木狗、木猴、木牛、木马、木鸡、木鹅等。

东汉青铜雕塑,有甘肃武威雷台的青铜车马仪仗俑群、湖南衡阳道子坪铜牵马俑、贵州清平坝的青铜车马、河北徐水防陵出土的两匹高116厘米的青铜大马,河南偃师李家村出土的鎏金铜奔羊、小铜牛和小铜马等。

尤其造型精美、构思奇巧的铜奔马,亦称“马踏飞燕”,通高34.5厘米,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设计一匹飞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鸟背上,侧视的基本轮廓呈倒三角形,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被誉为汉代青铜雕塑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