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有个安全快门,大致就是使用镜头焦距的倒数,如18-135镜头,使用18端是,安全快门为1/18秒,135端则为1/135秒。
快门低于焦距的倒数,有可能会把人心脏跳动,呼吸和手的抖动反应到照片上,照片会“糊”。
这个因人而已,铁手功练得好的人,安全快门可以比较低。
一般防抖可以让低于安全快门3-4档的照片也不“糊”
另外,防抖分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两种
机身防抖就是感光元件的位移来修正抖动,这个防抖效果只体现到照片上,从取景器里看不到效果。具有机身防抖的机器使用任何镜头都有防抖功能,实现防抖的成本比较低。
镜头防抖是靠镜头防抖组件的位移实现防抖,在取景器你可以直观的看到防抖效果。相对的,因外每个镜头都需要有自己的防抖组件,镜头价格就比较高,通常比相同规格不带防抖的贵1000.
根据安全快门,建议18-55这类标准变焦镜头,可以不选用防抖镜头。70-200之类的长焦镜头,防抖就比较有必要了。
另外,一些卡片机上还有“自然防抖”“电子防抖”等伪防抖,这个是靠提高IOS感光度,牺牲画质来达到安全快门的,没有意义
1、镜片位移防抖(镜头防抖)和感光元件位移防抖(机身防抖)同属于光学防抖范畴。前者是自胶片摄影时代传承下来的技术,后者则是数码摄影时代的原生技术。
2、光学防抖:通过调整从镜头到感光元件的光路,补偿抖动影响。
①镜头防抖:在防抖工作时,相应镜组会发生移动;
②机身防抖:在防抖工作时,感光元件会发生移动。
3、电子防抖:通过提高感光度、缩小有效成像区域,或连续拍摄多张照片后进行自动筛选,获取清晰影像。
4、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机身防抖都被认为无法在取景、短片和微距中提供有效防抖,而这些都是镜头防抖的优势。可现在,随着奥林巴斯、索尼推出新一代3轴、5轴防抖产品,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镜头防抖相比,机身防抖的最大优势是适用范围广,所有镜头都可以实现防抖功能。
5、目前最新的5轴防抖,具体指:俯仰摇摆(Pitch)、左右摇摆(Yaw)、水平平移(X)、垂直平移(Y)和旋转(Roll)。
是的,防抖实用。不过你要综合考虑,比如ISO可以当作防抖,不过分辨率差点
最好有防抖,可以让你在更低速的快门下照出质量更好的照片,使ISO值更低,画质更好,但如果光圈够大,没有也可以。
50mm以下的镜头防不防抖都没什么关系,超过135mm的镜头防抖当然是非常实用的功能,对于24mm以下的超广角防抖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