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呢?

2025-04-04 22:25: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看过三国演义的的我们对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这个故事耳熟能详,都知道藤甲兵所穿的藤甲是刀枪不入,给蜀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后不得已用了火攻的办法,在战斗胜利以后,诸葛亮说出了:“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这就给我们留下很多的疑问,诸葛亮对付曹操用了几次大火,消灭了那么多曹操的士兵都没说过,这次烧死了三万的藤甲兵为何反而那么的惆怅呢?

分析诸葛亮从茅庐三分天下开始到魂断五丈原,这几十年的时间了为了刘备匡扶汉室的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讲利用了一切天时地利的方便,擅长火攻的诸葛亮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共使用了五次,除了最后一次的上方谷没有成功以外,诸葛亮成功的使用了四次火攻。下面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火烧藤甲兵和火烧魏军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火烧博望坡,这是在曹操平定了北方袁绍以后,赤壁之战的前端战争,曹操之所以先拿当时的刘备开刀,那是因为刘备也是衣带诏的参与者,曹操便欲除之而后快。刘备在三顾茅庐以后请得诸葛亮下山,诸葛亮的第一战就是火烧博望坡,这一战的效果是夏侯惇全线指挥的军队全部溃败,不服气诸葛亮的关羽张飞等人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来讨伐刘备的新野。

第二次火烧新野,曹操在第一次失败以后恼羞成怒,亲率大军五十万欲一举拿下刘备。当时刘备驻扎的新野城,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新野县,一个弹丸之地怎么会经得起曹操大军的折腾。便进行战略转移,留下了一座空城给曹操。曹操大军在城中过夜的时候,触动了城中布置的机关,大火蔓延了整个城市,不计其数的士兵在大火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