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是广泛而深远的。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减缩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拓展资料:
1、口老龄化的内涵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内涵。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国际社会通常把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口定义为老龄人口,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社会结构、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详细分析:
一、经济影响
劳动力短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相对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进而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这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
社会保障压力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将给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体系带来巨大压力。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这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放缓:由于劳动力短缺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制约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二、社会结构影响
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可能更加核心化,即家庭成员数量减少。这会导致家庭成员需要承担更多的照料和抚养工作,家庭责任增加。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也将加重。这需要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三、文化影响
冲击传统孝道文化: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规模缩小和居住方式的改变,以及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可能导致代际赡养负担加重、尽孝有心无力等现象。这可能会削弱传统孝道文化所依赖的载体,冲击传统孝道文化。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老年人口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购买力将成为影响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文化产业需要适应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四、教育影响
推动教育改革:人口老龄化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对教育结构、教育发展重心、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教育体系可能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并驾齐驱的格局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除了对新增人口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之外,教育事业的重心将更多地放在职业技术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这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适应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对。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教育改革等措施,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老年人口资源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