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肥胖与机体死亡率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肥胖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肥胖增加了各种慢性病发病的概率。肥胖不仅导致机体代谢发生故障,还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
1.代谢综合征
肥胖会引起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表现为血脂升高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肥胖会促进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的发生,并导致部分激素代谢紊乱和脂肪组织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代谢紊乱。因此,肥胖者易患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
2.心血管病
肥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静脉血栓的风险,肥胖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
3.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者的胸壁和腹部堆积了大量脂肪,使膈肌运动受限和胸腔顺应性下降,进而影响肺部的功能,出现氧气贮备容积减少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时还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
另外,肥胖还会增加哮喘的发病率、加重哮喘的病情,导致难治性哮喘以及降低哮喘治疗反应性的情况出现。
4.肿瘤
肥胖也是引起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肥胖能够增加食管癌、直肠癌、结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的发病概率。女性肥胖者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以及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会增加,男性肥胖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会增加。
5.骨关节疾病
肥胖者躯体重量大,会加重脊柱、骨盆及下肢所承担的重量,导致其循环功能减弱,末梢循环供血不足,易出现各种退行性关节病变。膝关节承受的负荷会引起步态、姿势发生改变,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关节机能紊乱,加速软骨磨损、老化、丢失、骨赘形成,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出现。肥胖是引起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6.消化系统疾病
由于大量脂肪在肝脏组织内堆积,导致肥胖者容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肥胖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加剧脂肪肝的发生。肥胖还与胆囊疾病的发生有关,60 岁以上肥胖妇女中约有三分之一患有胆囊病,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肥胖者胆固醇合成增加,从而导致胆汁排出的胆固醇增加。肥胖还易引发胃食管反流及食道裂孔疝等疾病。
7.生殖系统疾病
肥胖可导致女性月经失调、不育症、女性多毛症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增加患上妊娠糖尿病、子痫和先兆子痫的风险,引发流产、难产、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畸胎等问题。
8.其他疾病
除上述疾病,肥胖还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蛋白尿、皮肤感染、淋巴水肿和牙周病等。
9.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
肥胖容易引起人们自卑、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导致人际关系敏感,社会适应性和活动能力降低,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的增加,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教育部每五年发布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2012 年以来,中国至少有 12% 的儿童超重,在 12 岁到 18 岁的青少年中有 1.9% 患有糖尿病,不满 17 岁的青少年中有三分之一出现心血管问题。
肥胖对儿童身体形态和器官功能的影响:儿童肥胖易向成年期延续,包括肥胖体型的延续,与肥胖相关的个性行为、生活方式的延续,及其对健康危害的延续。
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肥胖儿童由于运动能力受限,对外界的感知、注意和观察能力下降,学习能力降低,反应速度、阅读量、大脑
工作能力指数等下降,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更容易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较差。肥胖男生更易引起抑郁倾向、情绪不稳定,肥胖女生则有自卑倾向。
文章来源:《教授大揭秘减脂这点事儿》
1、血脂高
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3、易诱发脂肪肝
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4、易患呼吸道疾病
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隔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5、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6、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7、性早熟
肥胖儿童男性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8、智商低
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一、引发呼吸道疾病
肥胖的孩子相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其患呼吸道疾病的机率会更大,重度肥胖的孩子,由于其咽部以及胸腹部脂肪的增多,对正常的呼吸功能产生了阻碍,使得儿童的身体容易发生缺氧症状,而一旦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甚至是肺炎等等,往往都是不容易痊愈的,甚至某些严重的情况会危害到孩子的生命,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心脏功能降低
肥胖的孩子运动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那些常常别老师和家长看做“懒”的行为,其实往往是心脏功能降低的表现。在发育阶段,孩子的年龄、身高等相同的条件下,胖孩子由于比瘦孩子要重,所以,心脏就需要增加血液循环和呼吸等等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就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假如心脏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的话,必然会导致其功能的下降。肥胖对心脏的影响并不是一旦产生就无法挽回的。在开始的时候,因肥胖而导致的心脏功能下降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在开始时,如果肥胖被控制住的话,心脏的负担会随着减轻,心脏功能会恢复正常。不过,假若肥胖无法受到控制,持续肥胖的话,等到心脏出现心室肥大等器官突发性质的病变时,就为之已晚了,心脏的功能再也无法恢复如常。
三、高血压、高血脂
高血脂。高血压是肥胖密不可分的症状,一般肥胖的人都会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儿童也不例外。身体越肥胖,血脂含量就越高,血压也会越高。此外,由于肥胖,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在血液中的浓度会比一般要高,长久的持续这种状况的话,很容易会患上冠心病。
四、血糖高
血糖高也是肥胖的一大危害,在将来,这些肥胖的孩子具有患上糖尿病的可能,血糖高是对身体的一大危害,进行糖耐量试验会有明显的异常。为避免给将来患糖尿病埋下危险的因素,家长和孩子还是要多加注意,尽量远离肥胖。
五、心理影响
除了身体上对的危害,肥胖也会对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危害。而且,往往心理上的创伤要比身体上的损伤要更难以治愈,因为心理影响会对儿童性格、气质、为人处世方式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假若因为肥胖而导致其他小朋友的歧视的话。则更会在其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儿童肥胖有三大危害:
(1)小胖墩臃肿、笨拙的动作和体态,加上不愿意参加运动,使小伙伴常不愿与其玩耍,甚至遭到讥讽取笑。时间久了。容易形成自卑感,变得孤独,
心理上发生变态。
(2)肥胖儿童体内脂肪代谢异常,易患高脂血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3)小胖墩的内分泌功能容易发生紊乱,成年后发生糖尿病、胆石症和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儿童肥胖的三大对策:
(1)控制饮食
目的是使总热量的摄入低于实际消耗量,从而运用和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饮食控制必须考虑到小儿基本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最初只要求制止体重过快增长,以后可使其逐渐下降至超过该年龄正常体重的10%左右,即不再需要严格限制食物。重点限制的食物为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冷饮和米、面等。为了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蛋白质供给不能少,可吃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在控制饮食时,为不使儿童发生饥饿的痛苦,可选择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笋、萝卜、茭白等各种新鲜蔬菜和苹果等水果。此外,肥胖儿童不宜多喝各种含糖饮料,宜喝白开水、茶水和矿泉水等饮料。
(2)增加运动量
运动能增加能量的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要提高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并成为日常爱好,才能持之以恒。运动应多样化,婴幼儿可让他们满地爬。儿童可跑步、踢球、跳绳和游泳等。唯有让孩子在运动中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气,心脏扑通扑通地剧跳,才能使孩子的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锻炼,达到增加肌肉,减少脂肪,增强体质的目的。需告诫家长的是,千万不能因孩子运动量增加而饭量大增,否则前功尽弃。
即通过启发和教育使肥胖儿童认识到肥胖的潜在危害,并自我矫治不良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家长应先帮助孩子分析肥胖的原因,制订自我监测内容,包括每天、每餐的进食量。要求小胖墩做到吃饭细嚼慢咽,不吃零食和不额外补充高热量食物。定期测体重,以检验减肥效果,有成绩就应予以鼓励,以增强减肥的信心。最终让孩子自觉地执行减肥方案,达到减肥的目的。
传统观念、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小孩胖些没什么,甚至于认为胖就是健康,把胖看成是"福"的象征。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形成成人期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因素,会给健康带来许多潜在危害。
研究发现,已有40%的肥胖儿并发了脂代谢异常,这些又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的诱因。还有将近一半的肥胖儿已出现了脂肪肝。
从心理学角度对肥胖儿和正常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幸福和满足感差。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