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相对过剩。
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的过剩而出现危机现象。
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追求最高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根本目的,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方面,资本家希望生产更多的商品,卖出越多,赚的越多;另方面,资本家希望支付工人更少的工资,工资越低,赚的越多。这样一来,矛盾就出现了,因为社会上最大的消费群应该是工人。结果就必然出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的现象,因为工人没钱买,只好大量销毁。
可以理解为,只要是私有制,就不可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也就是书本说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
补充:
史上最严重一次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当年,美国政府为应对,实行“罗斯福新政”,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全面干预经济,有效地避免了盲目生产造成的过剩,也就有效地弱化了危机。因此,1929那次危机成了“空前绝后”的了。资本主义也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国家垄断阶段。
我简单地说一下吧。
资本家的生存方式就是尽可能剥夺工人,增殖经营利润:工人付出的劳动越多,得到的工资越少,资本家获利越多。所以,当这两者的利益相悖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工人们失去购买他们自己在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能力。剩余产品大量出现,如果低价出售就会降低商品价格,进而导致货币贬值,又造成通货膨胀,影响深广;而且降低价格必须在资本家能接受的范围,而这个范围不是必然与人们的购买能力范围相交,即降了价人们也不一定买得起;再有,资本家必须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生存,如果把产品低价卖出去甚至送出去,那么,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需求就得到了满足,那资本家的工厂在一段时期内还需要工作吗?没人需要买东西了,工厂就关闭了,哪怕是暂时的,资本家也不愿意啊。而且,工厂关闭工人失业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所以资本主义政府也是不允许的。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追求最高的利润是资本家的根本目的。早期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生产过剩,市场无法消费掉这些产品。根据经济上的供需理论,生产大于需求的话,商品价格会下降。
当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产品又滞销的时候,资本家保存大量的产品,也需要支付相当部分的保存费用。即使将产品运到市场销售,甚至不能折抵运费。所以,资本家会选择销毁产品,减少供给数量,这样可以减少损失,也会间接提高价格。
资本家低价出手了,就被别人赚了.销毁一些才保持价格.资本第一
一,经济危机时,民众是根本没钱的。
二,维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