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怎么治疗

2025-02-25 05:17: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视网膜脱离治疗与类型有关,具体如下:
1、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也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视网膜本身存在变性区或干性裂孔,在特定条件下如急性变相运动或外伤后可造成视网膜裂孔,眼睛内水分可渗透到视网膜,造成视网膜和脉络膜分离,需要手术治疗;
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需要查找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
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或眼底出血引起玻璃体增殖,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如脱离局限、对视力或视功能影响不大可以观察,如脱离发展快、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回答2:

1.视网膜变性与裂孔形成 由于视网膜构造复杂,血供独特,易于因种种原因引起变性。周边部与黄斑部为变性好好部位。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在裂孔发生之前,常见下列改变

(1)格子样变性:格子样变性与视网膜脱离关系最为密切。由此产生裂孔者占裂孔性脱离眼的40%。在正常眼球中亦可见到,约为7%。格子样变性发病无种族及性别差异,侵犯双眼,其形成和位置常有对称性。多见于颞侧或颞上象限的赤道部与锯齿缘间,呈梭形和条状、边缘清晰的岛屿样病灶,长轴与锯齿缘平行,病灶面积差异很大,长右从1DD到1/2圆周以上,宽从0.5DD到2DD不等。病灶视网膜变薄。有许多白色线条,交错排列成网格门面。这种线条与病灶外的视网膜血管相连,实际上就是闭塞或带有管状白鞘的末梢血管。病灶内有时还可见到白色素团块分布,称为色素性格子样变性,色素来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2)囊样变性:好发于黄斑部及颞下侧锯齿缘附近,边缘清楚,圆形或类圆形,暗红色。小腔隙可融合成大囊腔,故大小差异很大。发生于眼底周边部的网状囊样变性,成为簇状而略显高起的小红点,附近玻璃体有纤维状或颗粒状混浊。黄斑部囊样变性初起时呈蜂窝状小囊腔,无赤光检查时特别明显。周边部或黄斑部的小囊腔逐渐相互融合成大囊腔。前壁常因玻璃体牵引而破裂,但只有在前后壁的有破裂时才成为真性裂孔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回答3:

你好,引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是很多的,比方说。以前做过晶状体手术。使玻璃体腔变大。造成视网膜牵拉。年龄的因素,比方说年龄大。出现视网膜变性。中高度的近视。外伤。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视网膜脱落的。

回答4:

1.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易引起视网膜脱落。近视眼周边视网膜的脆弱性,又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很容易造成周边视网膜变性。
2.眼外伤:撞击运动的瞬间可使眼球暂时变形,容易产生视网膜锯齿缘离断。
3.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还有一些眼底的血管病在眼底产生病变,都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发生视网膜脱落,最好一周之内手术,若拖延不治,视功能会严重受损

回答5:

一、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男多于女,30岁以上多见,2/3为近视眼(以高度近视为多),也伴有外伤史。90%可发生裂孔,所以也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多无破孔,故又称为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据病因可分为三种:
①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全身病(如高血压、肾炎、妊高症等)及眼部疾病(如交感性眼炎、原田病等)。
②实体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脉胳膜肿瘤(如脉络膜血管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癌等)将视网膜推起,由于局部组织反应也可在神经上皮下有渗出液蓄积。
③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玻璃体机化索条牵引造成视网膜脱离。由出血性眼底病引起,如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