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关注人、发展人”,不仅尊重学生的需求,而且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尊重他们情感。在教育中就是不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感情、有差异、有发展潜能的人。教学过程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传统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学习中的错误并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呢?
一、 决不把一个小问题扩大化,也不放过一个小问题。每一个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不能因为一点小墨迹而放弃一张纸上的作画,但大片的污渍也是无数小墨迹组成。
二、打消学生畏惧犯错误的心理,充分暴露错误想法。
刚走上讲台时对学生的错误不能理解,认为这么简单还不知道。学生说出错误答案时,我问:对吗?学生一看老师语气不对,马上改口。可看到孩子迷茫的眼神,练习中错误的继续,我对自己的方式有了困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出现的宝贵的错误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推动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平时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不轻易否定学生,错了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给于肯定。如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接近生活多是图文题,我发现有的学生自己做失误较多,我读题时正确率则高一些。我仔细询问了解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没弄清题目条件问题顺序,题意当然不清。后来教学中针对性教学效果不错。多年的课堂实践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做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学生,更不能去追求学生的绝对完美,要允许学生出错,将错误化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教学相长也离不开学生的错误。为此,我提出三点要正确看待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1、知错改错,让学生在引导中明理。
2、将错就错,让学生在争论中发展。
3、就错改错,让学生在反思中升华。
同时正识自己的错误,口误后说:“瞧,我不专心说话就出错,你们做事要专心,万一错了也不怕,和我一样改了就好。”老师的宽容态度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解除了学生紧张、畏难心理,学生不怕出错,勤说勤练成绩自然有所提高
三、适当的惩戒也是一种爱。教育孩子,一味的赏识是不现实的,也需要适当的惩戒。当然惩戒要讲技巧,不能体罚。
总之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认真分析不能有背于教育初衷。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该适当冷处理的要冷处理,能大事化小的就不要闹大。每一个人都经历错误、失败、改正错误---到达成功的经历。作为教师就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是要提供这一机会,让我们的学生从犯错误中醒悟,从困境中解脱,从挫折中成长。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健康地成长。在“让错误转化为成长的契机”环境下,在充满宽容、爱心、理解的良好情感交流中生活、学习。必将促使身心、综合素质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