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混凝土养护考虑分两个阶段,以-10℃分界,-10℃以上考虑混凝土添加外加剂及覆盖养护;-10℃以下不易保证混凝土质量,如业主必须施工,将增加额外施工费用,可采用加外加剂、覆盖及搭暖棚加热等施工方法。
(1) 采取掺加防冻剂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当气温在5℃以下时,将防冻剂直接加入泵送剂(液体)中,按防冻剂供应商提出加量的试验数据指导施工,并保证七天-十天内能达到拆模强度。当气温低于-5℃时防冻剂供应商供应粉剂防冻剂并提供掺加数量。在使用-5℃的泵送剂掺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粉剂防冻剂,并提供具体的划分为-5℃以下,-10℃—-15℃两个掺加量,并均能满足拆模时间要求。
(2)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不高于-10℃时,表面系数不大于15M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特此结合本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当环境温度在-10℃以内时,必要时热水搅拌,使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考虑到木模板比热容较大,所以对墙、柱可以不考虑特殊保温,结合掺化学外加剂法。对砼表面随打随压随覆盖薄膜,上盖一层麻袋或棉毯,利用其本身水泥与水起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及原材料的预热量共同维持砼在冻结前达到要求强度和温度,当昼夜平均温度低于-8℃时,可在迎风面用彩布挡住即可。
当昼夜平均温度-10℃时,该工程采取掺化学剂法+暖棚法施工,养护为周围吊彩条布,在结构内部设置煤火炉,利用煤烟上升趋赶寒气,使砼柱、墙、梁板下部达到正温,对梁板上表面采取随打随覆盖薄膜,薄膜上盖双层麻袋或棉毯的办法,充分利用砼自身水化热所散发出的热量进行保温、养护。在板面上部设六个测温孔,在砼未达到临界强度前,每两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六小时测温一次,专人负责,同时在测板底温度六处,与环境温度一起记录。采用暖棚法施工时,生火要注意防火和防止煤气中毒,另外可在火炉上方置一水桶放上水,使蒸汽散发,保持温度上升,提高砼的强度。
(3) 现浇砼的表面当收好面不塌陷时,立即用塑料薄膜及麻袋覆盖。
(4) 砼的配合比不变,原材料的材质不变。
(5) 砼中骨料不得带有冰雪冻团。当砼入模温度不能保证5度以上时或砼收面因天冷而困难时,可将拌合水加热,水温不大于40℃。以防止水泥遇高于40℃的水而出现假凝现象。当水温加热高于40℃时,加料方式上应改变,不应使水与水泥先接触,而应使水与骨料先接触。
(6) 水的加热可用水箱加热,保证热水有足够的供应量。
(7) 加粉剂防冻剂时,砼的搅拌时间比平时延长一半。
(8) 砼试块应增加两组试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检验拆模时的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砼,受冻前砼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砼标准值的40%。
(9) 施工缝处理:先洗掉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用水湿润冲洗干净,使接缝处原砼温度高于2℃。
(10) 砼搅拌机和砼泵、出灰斗和泵送管道以及钢筋模板用热水冲洗湿润。管道热损失较大时,管道要用双层麻袋保温。
(11) 要求混凝土出泵的温度不底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12) 在砼浇筑之前,要及时清除钢筋及模板上的冰雪冻块及污垢,对于脚手架作业平台上的冻块要及时清除,以防滑倒坠落。
(13) 墙体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施工,间隔时间不超过2h。
(14) 平面砼浇筑时,利用外脚手架安全网加彩条布挡风适当封闭,保证板底不受冻。
(15) 梁、板同时浇筑时,浇筑方法采用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移动赶浆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抹平,并在一小时内表面加盖塑料薄膜及麻袋(棉毯)覆盖。
(16) 冬季施工负温情况砼表面不浇水。
(17) 当拆模后砼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应对砼表面采取保温材料养护。
(18) 严格控制板面上料时间及荷载。
(19) 要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测温工作,项目部设立专职试验测温员一名,准备干湿温度计两支,普通温度计20支,测温员要及时对混凝土出罐及入模温度进行检查,每班至少检查4次,室外温度每日3次:7:30、14:00、21:00,混凝土养护温度每日6次:0:00、4:00、8:00、12:00、16:00、21:00,现场测温员测温后必须填写混凝土测温记录,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测温情况决定是否采取适当保温保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