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有什么相同点

2025-02-25 22:07: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相同点:1.三次运动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 2.都来涉及军事、经济、文教方面的改革; 3.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都归于失败; 4.它们对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同点:1.它们发生的年代不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2.倡导者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尽相同;目地和性质不同; 3.三次运动的内容不尽相同,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中有政治方面的内容; 4.就影响而言,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4、洋务派与地主阶级抵抗派、维新派的比较。 这三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 应向西方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三个派别进行比较,也可使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思想“西学东渐”的认识。 相同点:1.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艇,建立新式海军; 3.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走向低潮, 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 不同点:1.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 2.从内容上看,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3.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回答2:

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是清政府在最后几近灭亡的时候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而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的关系只是先后的关系,先是慈禧在几分斟酌之下决定新政,之后在综合所有因素决定进行立宪运动。
当时帝国列强侵华之后,清朝的整个形式岌岌可危。之后在义和团的加入之下,帝国主义的侵华计划破灭,所以说在当时算是义和团救了清政府。但是之后因为其过度排外,引起了列强的不满。开始加紧对清政府施压,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也让慈禧支撑不下去,所以决定进行新政改革。
而恰巧此时一个日本小国战胜了俄罗斯大国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清朝廷。在清政府的人看来,这不仅仅是日本的胜利,更是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能战胜专制的俄罗斯。而当时清朝各个阶层的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支持进行立宪运动。当时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吸收了不少新潮思想,在他看来中国急需自由平等,所以他也在不断的推进立宪运动。而在之后梁启超就受到孙中山那一派人的攻击。对于当时快支撑不下去的慈禧来说,这么一个好的选择放在面前,于是她派出五位大臣出国学习。而这五位大臣带回来的情报全部再说立宪制度的好处,所以慈禧开始了立宪运动。
虽然最后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失败了,但是多少还是起到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