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025-04-23 19:09: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阴险狡诈的曹操、知人善任的孙权、宽厚仁义的刘备、义气善战的关羽、勇猛莽撞的张飞等.他们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也是其中的一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蜀国的重要大臣,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三顾茅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诸葛亮本来只是一个平民,独自在南阳耕作.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他认为刘备是可投靠的,于是出山全力协助刘备.此后,诸葛亮一直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为蜀国效劳.
诸葛亮知识渊博,足智多谋.在著名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中,这些都得以体现.
“空城计”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智慧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是这样的: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下只有2500名士兵,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诸葛亮却要求城门大开,每个城门安排30名士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自己领了两个童子上城楼并开始弹琴.司马懿见状,断定城里有埋伏,于是下令赶紧撤军.
其实,诸葛亮平时非常谨慎,不会轻易冒险.他使用空城计解围,其实是万不得已.因为他充分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人的思维定式,认为自己谨慎,不会冒险,所以敢出此险策,司马懿果然以为诸葛亮在城里有埋伏,下令撤军.诸葛亮成功实施了空城计.
诸葛亮还是一个责任心强、热爱自己国家的人.这在他出师伐魏之前给刘禅写的《出师表》中充分展现.《出师表》的内容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更体现了他出师之前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情感.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一个爱国、爱人民的忠臣,他为蜀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为后人流传.
在当今社会,我认为诸葛亮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一是他的忠诚,全心全意为蜀国服务,不像现在有些人,见利忘义,为了钱财不择手段.二是他勤奋学习,知识渊博,并且勤于用脑,善于动脑,他年轻时虽然在南阳耕作,但是仍然对天下非常了解,并且能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学无止境,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回答2:

  1、性格特点
  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世事、处事不乱、忠贞不移。
  2、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人物评价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