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发音为“钵惹”,是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属于名词之一。
要深刻的了解“般若”一词,就必须回顾一下唐僧取经的贡献。唐僧取完经回到长安慈恩寺主持翻译佛经时,曾规定有“五种不翻”:
1、多含不翻。譬如“薄伽梵”,只是翻译这个音,它的实际含义就意思很多,所以只是把音翻译过来,这是“多含不翻”。
2、尊重不翻。譬如“般若”(发音为“钵惹”),“般若”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为了表示尊重,所以翻音不翻义。
3、顺古不翻。譬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古时候的译经家,没有把它翻译为中文,我们也顺古而不翻。
4、秘密不翻。好像“陀罗尼”,是咒语,有总持义,非常秘密,所以不翻。你问的大悲咒也是这一类。
5、此方所无不翻。譬如说“庵摩罗果”,这种水果我们中国没有,所以不翻译。
因此,“般若”一词,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粗浅的说来,般若智慧包含六种,就是所谓的“六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第六种是观照般若。再展开叙述那就更丰富了!
综上所述,“般若”一词,合起来我们会用“大智慧”或“妙智慧”去描述它。
般若:华译为智慧,即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非世间的智慧可比拟。
般若是讲的是离相智慧心。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一切相,不生执着妄想,解脱一切烦恼根源,离苦得乐。
无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