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胶东大鼓”,它的由来是什么?

2025-04-04 14:12: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山东的民间艺术根底深厚,海阳的大秧歌成为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节目,让山东人感到骄傲,而首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大鼓也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胶东大鼓是胶东半岛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广泛流传于胶东半岛二十几个县市区,是唯一在青岛形成、并发展成为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曲种。

胶东大鼓初为盲人所创,早年的演唱者都是说书兼算卦,是盲人走街串巷、求生糊口唱的小调,被称为瞎子唱、盲人调,俗称瞎腔,所演唱的曲本包括《姜太公卖面》、《韩湘子讨封》等民间传说。

当时,盲艺人们将节子板绑在左腿上,靠腿的颤动打板击节,自弹三弦演唱。后因袭用鼓书、三弦等与其他鼓书相同的乐器伴奏,故称“大鼓”,流传何地就以何地命名,如福山大鼓、蓬莱大鼓等。

由于在当时并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当年盲人的演唱便成为当地百姓一天劳作之余的最大消遣。到了清嘉庆之后,才结合“靠山调”慢慢发展成早期大鼓的曲调。胶东大鼓如果按乾隆初年荣成刘学义出现时推算,已有250年左右的历史了。

胶东大鼓的艺术手段,主要是说和唱,通过说唱来交代故事,描绘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说得亲切,唱得动听。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一两个人,一两件乐器,甚至一个人带着击节鼓板,不需化妆,不需行头,走到哪里就说唱到哪里。

胶东大鼓还是产生过世界影响的一种曲种。人们可以从胶东大鼓“申遗书”上看到,由于胶东大鼓所具有的韵味比较独特,1923年,世界音乐大师克莱斯勒来到烟台,耳濡目染了胶东大鼓的神韵,同时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随后,他创作的世界经典名曲《中国大鼓》,成为近百年来世界乐坛反映中国乃至亚洲的经典之作,让世人感受到了“最具民族性才最具世界性”的真正含义。

胶东大鼓在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多彩的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所以发掘、抢救和保护胶东大鼓势在必行。

回答2: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

回答3:

应该是流行于胶东半岛的一种鼓曲艺术形式,感觉会很有气势吧。

回答4:

胶东大鼓是胶东半岛的民间曲艺形式,一般都是由盲人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