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呢?

2025-04-06 22:40: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郭松龄与张学良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按道理有朝一日少帅接班,他必然高官厚禄的。所以他的反奉是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冯玉祥则是他着急反奉以及兵败的始作俑者。

一,郭松龄,字茂宸,是辽宁沈阳人,一说是郭子仪的后人。先后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大学等,是同盟会早期会员,1917年投奔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失败后转道回奉天谋生,因为有北京讲武堂和韶关讲武堂的教官经历,被张作霖聘用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并由此结识在校学习的张学良。

不过因为跟随孙中山的历史,张作霖一直不信任他,甚至在东北讲武堂开学典礼上公开用这段历史挪谕他,这是郭松龄最终反奉的病根。

张学良与郭松龄一见如故,郭松龄也有意通过少帅实现政治抱负,所以二人自此焦不离孟。随着张学良在父亲的提拔下一路高升,从团长旅长到军团长,军中细务完全交与郭松龄打理,并给予完全信任,口头禅是:茂宸即我,我即茂宸。

二,由于郭松龄接触过孙中山的先进思想,对张作霖军阀混战和穷兵黩武的作派深恶痛绝,另外,张作霖能在关外做大,与日本势力的支持密不可分,作为交换,出卖民族利益的事情是有的,这些都引起郭松龄的强烈不满,一直希望通过更换东三省当家人来改变这种局面,他心目中的人选即是张学良。

要么熬到张作霖老死,要么就得武装夺权,况且人家那毕竟是父子关系,郭松龄对张学良的态度吃不太准,一直以话说半句的方法试图影响张学良,同时隐忍积攒实力和等待机会。

三,郭松龄的军事能力超群,在吉林剿匪和训练部队等方面表现突出,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奉军大败,唯有张学良麾下的第三和第八两个旅死战不退,最后全师而归,当然实际指挥员就是郭松龄,由此,张学良更加信任郭松龄,张作霖的态度也有所松动。

败回关外的张作霖卧薪尝胆,痛下决心整顿绿林习气较重的奉军,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以张学良为参谋长,郭松龄自然负实际责任,在此期间郭一边裁汰不良,一边提拔亲信,开始掌握一定的军事实权,为后面的起兵反奉创造了条件。

回答2:

因为当时郭松龄和妻子正在日本考察军事,听说张作森购买日本武器要和南方打仗,郭松龄心中很是愤怒,所以与联合冯玉祥发动反奉。

回答3:

因为他认为张作霖有卖国的行为,和日本人眉来眼去的,所以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