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中包含的节气有哪些

2025-02-25 00:31:2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回答2:

《二十四节气歌》中包含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清明
清明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春分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3、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对应一卦,卯月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
4、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进入雨水节气,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5、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惊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立春

回答3:

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歌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指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
雨水:表示少雨水等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处伐边和装古膘汰博咯: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冷,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露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等季节。
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