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依据连接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和液面变化进行检验是否漏气,在整套装置末端接一带弯玻璃导管的乳胶管,并将玻璃导管末端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酒精灯在气体发生装置下面微热(打开弹簧夹),玻璃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玻璃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则不漏气,
故答案为:在整套装置末端接一带弯玻璃导管的乳胶管,并将玻璃导管末端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用酒精灯在气体发生装置下面微热(打开弹簧夹),玻璃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玻璃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则不漏气;
(2)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中含有水蒸气,通入玻璃管前需要用浓硫酸干燥,目的是吸收氮气中的水蒸气得到干燥氮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产生的氮气中的水,获得干燥的氮气;
(3)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关闭;再点燃酒精喷灯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使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为了排尽整套装置中的空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产物中气体质量为:(48.48g+3.20g+2.00g)-52.24 g=1.44 g,
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可计算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0.96g,
则碳元素的质量为气体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为:1.44g-0.96g=0.48g,
根据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则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2:3,与二氧化碳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比1:2不相符,经计算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介于 1/2 和 1 之间,说明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02和CO的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中n(CO2):n(CO)=1:1;
故答案为:经计算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介于 1/2 和 1 之间;1:1;
(5)尾气中含有有毒的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答案为: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