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读后感
在草木枯槁,大地封冻,寒气袭人的日子里,接到路先生的大作《成吉思汗》,真是喜出望外,格外高兴,心里暖融融的。拜读后浮想联翩,感触颇多,不禁欣然提笔,聊表感激之情,也算作读后感吧。
蒙古文学史上,英雄史诗有着悠久传统,在诗苑中散发着醉人芳香的一朵奇葩,是蒙古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裁,有其独特魅力。《格萨尔》、《江格尔》、《蒙古秘史》,世称蒙古文学史上三大高峰著作。其中前二本本身就是民间创作的英雄史诗,至于《蒙古秘史》“本身是一连串史诗体裁的故事,是为了记载成吉思汗家族的遗训和事迹而写成的”。(1)关于《格萨尔》、《江格尔》二本民间英雄史诗暂且不论,就《蒙古秘史》与路先生的长篇英雄史诗进行相对比较。饶有兴趣,我认为,路力庚先生的长篇英雄史诗《成吉思汗》应成为当代蒙古文学史上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作品。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路先生是诗人,而我研究蒙古哲学史,因而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也许没有资格,说了外行话。但是,路先生以诗讴歌英雄成吉思汗,而我从哲学角度研究成吉思汗,因此我与路先生还有些缘分,可以说志同道合的忘年之友。况且,哲学依托于诗而得到广泛传播,而诗又凭借着哲学而得到提升,二者历来有着不解之缘。多年研究《蒙古秘史》和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的思路和感觉,总觉得这个评价有点根据和理由,不妨大略分析几条。
一、路先生这本《成吉思汗》体现了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内容,同时采用什么体裁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和体裁的统一是作品成功的标志。《蒙古秘史》写于1240年,此后撰写成吉思汗的体裁基本上是史记、评传、大传、新传、传记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章回小说等。期间蒙古民族中出现过众多的诗人,都没有回到这一世界性的题材。只有一些零散的、片断的诗涉及成吉思汗,史诗基本上断绝。其中有社会的客观原因,但是英雄史诗的写作需要长时间的构思,(据说路先生用了八年),需要深厚的创作功底,需要翔实的史料,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从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把握的难度太大。路先生的“浩气磅礴唱大风”的长篇英雄史诗,在蒙古文学史上突破了以往僵化的框框,死板的体裁,恢复了英雄史诗的体裁,完全用诗韵的形式描写了13世纪的时代风云和成吉思汗的英雄事迹,填补历史空白,弥补了人们多年来渴盼的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作者不畏跋涉之苦,万里取材,将精彩史实融入创作之中,放宽了历史视野,提供了广阔的维度,使史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彰显出特意的光彩,上升到新的境界。况且,成吉思汗的一生就像一部英雄史诗,他不仅在蒙古族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开创业绩,张扬个性,突出智慧,发挥才干等方面大放异彩。令人神往,摧人歌颂。这篇作品的闻世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的生动体现,是发展繁荣文学创作,拓展文学新思路的迫切需要。
作为英雄史诗必须以“史”为基础,以英雄为主人,以抒情为基调,同时要有蕴含深刻的哲理。这样“史”“情”和“理”三位一体,集中地反映英雄本色,构成英雄史诗的基本要素。路先生的著作体现了这个构思的特征。以编年体例,描绘时代澎湃潮流,叙述历史生动事实,吟咏传奇阅历,同时把自己对民族的炽烈热爱的感情,对成吉思汗敬仰之信念,对英雄人物命运的关注,并把哲理参透在诗的字里行间,把诗情和哲理溶融在一起,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表明作者颇费匠心,文思巧妙,把这些都抒注于笔端,掀开了惊天动地的历史画卷。这是大气磅礴充满青春活力的诗篇,表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是该作品的最精彩夺人的地方,也是作为史诗固有特点的继承和发挥。
二 、英雄史诗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体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时势造英雄,英雄改变时势。成吉思汗在征服中成为胜利的英雄,不是偶然的,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根源。路先生开宗明义的指出,“公元13世纪是史书应该大书特书的世纪”。史称13世纪是“蒙古人时代”。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里,用一个民族的名字命名一个时代,虽然毁誉不一,但这是旷古绝今的,而蒙古人的杰出代表只能是成吉思汗。因此,成吉思汗成为“一代天骄”是名副其实的。“大书特书”13世纪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吉思汗,归功于成吉思汗。蒙古历史的最核心人物,最耀眼明星是成吉思汗。蒙古历史的三大-史料,又称蒙古史上三大高峰著作,即《蒙古秘史》、《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的中心内容就是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的丰功伟绩。我认为,成吉思汗是征服中的胜利者,事业上的成功者。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产生过很多的征服者,其实失败者较多,胜利者,真正的成功者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