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偏旁部首是:虎
一、虎的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二、虎的笔顺:
三、组词:
虎狼 虎步 马虎 虎视
虎气 虎贲 虎威 蝎虎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蝎虎 [ xiē hǔ ]
壁虎。
2、虎威 [ hǔ wēi ]
指武将的威风,也指威武的气概。
3、虎贲 [ hǔ bēn ]
古指勇士、武士。贲(bēn)。
4、虎气 [ hǔ qì ]
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
5、虎狼 [ hǔ láng ]
比喻凶狠残暴的人:~之辈。
一、“虎”的偏旁部首是虍,拼音hǔ。
二、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5.同“唬”。
三、相关组词:
参虎 纸虎 松虎 虎门 虎头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二、笔顺读写: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二、词组释义:
1、参虎[cān hǔ]
即参星。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故称。
2、纸虎[zhǐ hǔ]
纸扎的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3、松虎[sōng hǔ]
即松毛虫。
4、虎门[hǔ mén]
古代王宫的路寝门。
5、虎头[hǔ tóu]
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
一、“虎”的偏旁部首是虍,左上包围结构。
二、基本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
3、露出凶相:虎起脸。
4、姓。
5、同“唬”。
三、组词有壁虎、虎啸、虎口、虎穴、灯虎、虎符、虎步、虎狼、虎威、虎视、虎贲、虎气、虎牙、虎势等。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属皆从虎。虝,古文虎。
白话版《说文解字》:虎,山林的兽中之王。字形采用“虍”作边旁,虎足象人足。象形。所有与虎相关的字,都采用“虎”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赤虎
[chì hǔ]
古人以干支配五行,丙、丁属火,火色赤;又寅为虎,故以“赤虎”指丙寅年。
2、铅虎
[qiān hǔ]
铅汞。炼丹家以为: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以五行属水之汞为虎之魄,属火之铅为龙之魂,故铅汞亦称“铅虎”。亦指代人之精神。
3、分虎
[fēn hǔ]
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
4、虎符
[hǔ fú]
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给带兵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战国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鱼符。
5、虎观
[hǔ guān]
白虎观 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虎 拼音:hù ,hǔ ,笔划:8部首:虍五笔:hamv
形态特征
虎的体态雄伟,毛色绮丽,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虎强壮高大,毛色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不同于狮子吻长所以脸廓狭长的特点,老虎吻部较短,显得头大而圆。
栖息环境
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生活习性
折叠领地
虎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或在地上打滚,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未知是否长期性)相互协作,共享收获。一个公虎的领地内可能有不止一只雌虎,不过雌虎之间的领地未必交叠。公虎对自己的领地严格捍卫,领地面积过大,就难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对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灭杀政策,而且这样也能减少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雌虎一般没这么无聊,即便它们的邻居死了,它也未必会去开拓疆域。[5]
虎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达9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觅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短。东北虎生活在猎物最稀少的地区,所需要的活动范围也最大,雌虎需要400平方公里,雄虎需要1000平方公里。印度孟加拉虎雌虎的活动范围仅为10平方公里,雄虎仅为30平方公里。华南虎的活动范围大于孟加拉虎而小于东北虎,保守地估计为100平方公里。
折叠行为
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基本上是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阴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5]
折叠捕食
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为原则。但捕食猛兽时,若没有足够的把握绝对不干。老虎在亚洲没有天敌,由于脚上生有很厚的肉垫,老虎在行动时声响很小,机警隐蔽。它在雪地上行走时,后脚能准确地踩在前脚的足迹上。
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然地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猎物反抗所伤到。老虎会先用爪子抓穿猎物的背部并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锐利的犬齿紧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直到猎物死亡才松口。这种攻击方式也是猫科动物最典型的攻击方法。老虎特殊的攻击手段是咬断对手的脊椎,在大型猫科是较常见。[5]
折叠食性
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野猪、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类动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采食浆果和大型昆虫等。每次食肉量为17 - 22千克,体形大的每顿可达30千克,然后6天里不用吃肉。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为了帮助消化,它们也会偶尔啃点草。有时饥饿之极虎也会捕食人类家畜,甚至杀人(吃人的虎经常是那些老弱病残,无法对付健康动物的可怜家伙,而这种惨剧通常只有在人类进入虎的领地后才会发生),因此遭到某些人类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们也会把剩下的藏起来,通常是距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等过几天再来吃。[5]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虎老虎一般在自己的领地内独居,这个领地大约得有方圆40公里才行。独居的老虎是由它们独特的联络方式来决定交往的,这种方式一是吼叫,即所谓的虎啸,二是通过留下气味来区分,加强自己领地。嗅觉很差的老虎总是担心嗅不到自己留下的边界警示。老虎分泌物的气味相当浓烈,一般来说,这种强烈的气味可以维持3个星期。跟人类的某种天性相似,雌雄老虎总是比邻而居,这是它们祖上不成文的规矩,不过这个实实在在的规矩倒是对生性独来独往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