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一门自然科学,但由于比较抽象,往往让人感觉很难听懂、不易明白,学生有时会产生不想学、不愿学、不敢学、学不会的心理。如何让高中生物这门课程变“难”为“易”,让学生能够听清楚搞明白,是教学的基本层次,而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们的生物学素养则是每个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能够掌握的适应社会形势发展要求,推动自身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志品质和内在能力。一般包含了知识、思想、方法、品质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最低层次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继辉教授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定义。而学生生物学素养中最核心的就是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感知力、理解运用力和有效思考力。
二、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上的一些较为有益的创新尝试
(一)注重生物课堂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在熟悉的环境中对新知识的接受更为迅速,对新事物的感知更加准确。脱离日常生活的生物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学习的趣味不浓、效果不理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新课程学习之前,笔者非常重视生活化情景导入,借着学生的思考、顺着学生们的思维,然后不知不觉、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比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内容的学习之前,笔者用多媒体放映了一段准备好的短片,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几十年来在杂交水稻研究上的做法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过播放短片,学生们对杂交水稻有了一定了解,笔者顺势导入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内容的课堂学习之中。在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上,我提前制作了幻灯片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主要内容就是温室大棚的栽培与种植,在课件中我有意识地加入蔬菜生长中需要的光合作用的条件,灯光、水、二氧化碳、叶绿体等,并以图片加标准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们对光合作用及其条件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向学生讲授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果学生们不仅对光合作用的条件记忆清楚,而且对整个章节学习内容的把握很到位,这样学生们的生物学素养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