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又计入当期损益?

2025-04-06 22:40: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因为资产是以后年度分摊的,政府补助是提前拿的,这个补助需要在收益年度分摊的。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计入资本公积了。

扩展资料:

部分减免税款需要按照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1、小微企业销售额满足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

贷:其他收益(免征的税额)。

2、一般纳税人的加工型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并按定额扣减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

贷:其他收益(减征的税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府补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当期损益

回答2:

因为资产是以后年度分摊的,政府补助是提前拿的,这个补助需要在收益年度分摊的。所以如递延收益。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1. 政府补助的财务处理

    (1)《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第七条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第八条规定,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