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的这两个例子里钠和钾原子的半径要大,主要原因是他们多了一个电子层。一般来说:
(1)原子半径在同一族内从上到下递増,在同一元素周期内从左到右递减。造成这种现在的部分原因是电子的分布不是完全自由的。原子内部的电子按照电子层排列,每个电子层只能容纳固定数量的电子。元素周期表的每个一新的周期和一个新的电子层对应,离原子核也越来越远。
(2)原子核的电荷是另一个和原子半径相关的重要因素,随着原子序数Z的增加,原子核电荷增加。原子核的电荷是正的,吸引负电子。在一个元素周期内,原子核的电荷增加,而新增加的电子在同一层里,导致电子层的半径减小(对於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後续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内层电子没有变化,内层电子对最外层电子的排斥力变化不大,反而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加,最外层电子运动区域离核较近,原子半径减小。),从而影响到原子半径的减小。
(3)遮蔽效应也是重要因素。内层电荷对外层电荷的排斥力,将外层电荷「向外推」。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专业。首先,你要知道这两者原子是不同的;其次,这两种原子半径的测量手段不同(稀有气体原子可看成分子,实际上是分子半径和原子半径比较),两者没有可比性;最后,如果你是参加高中会考,不会有这样的试题,放心吧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和其他元素的方法标准不同,不能比较,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测量稀有气体原子半径的方法和其他原子不同
∴没有可比性(教材原话,好好回去看!)
越往后的半径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