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其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中心思想:
把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力的表现了诗人忠贞的民族气节。再加上高度的概括,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双关语等艺术手法的结合,使全诗情调悲壮,耐人寻味。
诗人是在用这首诗感慨自己的遭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他是用自己的汗水十年寒窗考上的文官,却不得不指挥军队保护江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他能力有限,无法抵挡住敌人的进攻,致使江山沦陷.他一边在抒发着自己的忠君情操.打算一死抱国,又一边痛恨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家.从惶恐滩头说惶恐就可以看出,诗人为自己努力做出的结果是非常伤心的,而零丁洋里叹零丁又道出了那时的人心不齐,想保护国家的人少之又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没有保护住国家,只要退而求其次,以自己的死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和伤悲,让后世来尊敬他.
诗人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那种要名不要利的人.如果投降蒙古军队可以受到万民拥戴,那么他还会这么坚决的要死吗?最后一句表面看是千古绝句.然则暴露了诗人的本意--他要名垂千古.从本质上说,其实诗人并不十分高尚.诗人没有保护住自己的国家却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其实是很让里曲解的,容易让人们想到做事尽力就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一种十分消极的影响.
这首诗也暴露出了大宋王朝灭亡的原因.诗人是一个文官,文官去带兵打仗,有很高的胜算吗?读经书出来的文弱书生怎么能去带兵打仗?专业不对口,诗人再努力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