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中书在中国诗和中国画中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

2025-04-07 06:26: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解答:

 这不是一篇文艺批评,而是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问题的澄清。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价。

2、拓展:

 诗、画传统里标准的分歧,有一个很好的例证。上文曾引苏轼《王维吴道子画》,这首诗还有一段话,就是董其昌论南宗画时引为权威性的结论的:“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就是说,以画品论,吴道子没有王维高。但是,比较起画风和诗风来,评论家只把“画工”吴道子和“诗王”杜甫齐称。换句话说,画品居次的吴道子的画风相当于最高的诗风。而诗品居首的杜甫的诗风只相当于次高的画风。苏轼自己在《书吴道子画后》里就以杜甫诗、韩愈文、颜真卿书和吴道子画并推为四绝。杨慎《升庵全集》卷六四又《外集》卷九四《画品》:“吴道玄则杜甫”;方熏《山静居画论》卷上:“读老杜入峡诸诗,苍凉幽回,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昔人谓摩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方之杜陵,未免一丘一壑。”苏轼对杜诗的推重,并不一心一意。他在《书吴道子画后》、《王定国诗叙》、《书唐氏六家书后》反复称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那是平稳的正统见解。但在《书黄子思诗集后》里,他流露出异端情绪:“予尝论书,以谓锺、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而锺、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司空图诗文高雅,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他论诗到头来也倾向神韵派,和他论画倾向南宗,标准渐渐一致了。“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高风绝尘”,和他称王维画“得之于象外”,宗旨相同。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六《春凫集序》注意到苏轼对李、杜的不满,接着说:“自唐以还,昌黎、东野、玉川、浪仙、昌谷以暨宋之东坡、山谷、诚斋、东夫、放翁,其造诣深浅、成家大小不一,要皆李、杜之别子也。”──可见在旧诗传统里,王维是没有多少势力的。对一个和自己风格绝不相同乃至相反的作家,欣赏而不非难,企羡而不排斥,像苏轼向往于司空图,文学史上不乏这类异常的事。例如陆游之于梅尧臣,或歌德之于斯宾诺沙 ,波德莱亚之于雨果、巴尔扎克 。歌德和柯尔立治都注意到这个现象,美学家还特地为它制定一条规律,叫做“嗜好矛盾律”(The Law of the Antinomy of Taste) 。不过,那只是给了一个新鲜名称,并未予以真正解释。在莫里哀的有名笑剧里,有人请教为什么鸦片使人睡觉,医生回答说:“因为它具有一种催眠促睡力”(une vertu dormitive)。说苏轼爱好司空图或陆游爱好梅尧臣是由于“嗜好矛盾律”,就彷佛说鸦片使人睡觉是由于“催眠促睡力”,都只是装模作样,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总结地说,据中国文艺批评史看来,用杜甫的诗风来作画,只能达到品位低于王维的吴道子,而用吴道子的画风来作诗,就能达到品位高于王维的杜甫。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这个分歧是批评史里的事实,首先需要承认,其次还等待着解释──真正的、不是装模作样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