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在唐代叫什么名字?在宋代叫什么名

2025-03-31 16:27:4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唐代 广安、华蓥、岳池、邻水,四地在唐代均属于渠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賨城县复名始安县,并析部分地域置丰乐县,治地恒升古城寨(今广安区恒升镇古城村),同属山南西道渠州。同年,复置邻州,辖邻水县。武德二年(619),邻水县改属渠州。武德八年(625),废丰乐县,其地复入始安县。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析南充县(今南充市高坪区)、相如县(今蓬安县)置岳池县,属剑南道果州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始安县为渠江县,改渠州为邻山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更邻山郡为渠州,始安县、邻水县复属渠州。

  渠州,梁大同三年(537年)置(《太平寰宇记》);一说大通三年(529年)置(《太平御览》引《舆地志》)。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宕渠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渠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梁州。治流江县(今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渠县、大竹、邻水、广安等县地。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分置广安军,辖境略小。南宋辖境又增大。两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元属顺庆路。明洪武初废流江入州,1376年(明洪武九年)撤渠州,改流江县置渠县。

  四川 唐置剑南道,分剑南西川和剑南东川,加上山南西道,时人习惯称为“三川”。

  宋代基本行政单位是路,当时的四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单元,宋代在蜀故地分置益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称“川峡四路”。时人将宋代的“四路”和唐代“三川”相合,称“四川”。

  元代正式建立四川行省,明清沿袭。

回答2:

禄市镇位于华蓥山中段西沿,幅员面积2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全镇12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该镇属低山浅丘与平坝相间的地貌形态,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
1925年置禄市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星火公社,1969年复禄市公社,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12个行政村(六水沟、山门口、大石坝、姚家塝、三圣寨、走马岭、凉水井、小驴山、大坡老、月亮坡)和禄市社区居委会。
禄市镇围绕“粮油生产稳镇、劳务输出富镇、三大支柱强镇、改革开放活镇”的发展思路,精心培育三大产业(畜牧业、林果业、加工业),努力建设三个大镇(畜牧业大镇、林果业大镇、加工业大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40万元,一、二、三产业GDP比例为25:64: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0万元,财政收入1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2元,计划生育率达95.31%。
在唐代和宋代时期还没有镇的称呼,只有大致地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