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东部,行政区域面积1616.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35万人(2017年末),辖3个街道、13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千泉街道平阳东路2699号。
邹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邾国(邹国)故城坐落于境内,是邹鲁文化的发祥地和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主要旅游景区有孟庙、孟府、孟林、峄山风景区、明鲁王陵、上九山古村、凤凰山风景区、铁山公园、护驾山植物园、五宝庵山等。
扩展资料:
1912年2月,废府后邹县属岱南道,1914年6月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7年废道后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中,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为适应抗日斗争新形势的需要,1939年3月以津浦铁路邹县境内段为界,分为邹东、邹西两个县级行政区。
1939年8月在邹西建立了邹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于苏鲁豫区党委所辖之湖边地委。邹东地区于1939年12月建立了邹东办事处,隶属于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1940年1月邹县抗日民主政府由邹西迁至邹东,与邹东办事处合并。
仍称邹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隶属于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中共鲁南第一地委政府工作部。1941年8月后,改属于鲁南第一行政主任公署领导。1943年9月,邹县隶属山东省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5年8月,隶属山东省鲁南行政公署第一专署。
1948年8月建鲁中南行署后,邹县属鲁中南行署第四专署;1949年8月,始属尼山专署;1950年5月,始属滕县专区;1953年7月后隶属济宁专区,后又改属济宁地区。
1983年10月,撤济宁地区设济宁市,邹县为济宁市所辖县,1992年10月,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为山东省直辖、济宁市代管的县级市。
抗日战争中期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41——1956年),邹县区域内曾先后设立过几个县级人民行政区:1941年1月至7月,在邹西设湖东办事处;1943年9月至1944年10月,在邹西设湖东县,均隶属鲁南第一地委.
1944年10月至1946年4月、1946年10月至1956年3月,在今邹西南部先后二次设凫山县,隶属鲁南二专署;1944年5月至7月,在邹县南部曾设邹滕边办事处;1947年8月至11月,在邹县北部设曲泗邹县,均隶属于鲁南一行署。
1947年12月至1953年8月,在邹县东部设白彦县,隶属于鲁南一专署。
1935年至1948年6月,邹县除抗日民主政权所辖区域外曾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其间,1937年,曾隶属督察区设立的鲁西行署:1945年9月,曾隶属督察区设立的山东省第四办事处即鲁南办事处;1946年3月至1947年5月,曾隶属督察区设立的鲁西南行署。
1938年1月至1945年8月,日军侵占邹县期间,邹县的伪政权先隶属于伪山东省鲁西道;1940年7月,改属伪山东省兖济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城
邹城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