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声的词语有:书声琅琅、抑扬顿挫、洪亮、朗朗上口、洋洋盈耳
1、书声琅琅
读音:shū shēng láng láng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也作“书声朗朗”。
出处: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
译文:每次凡事有路过的人,谈论先生的德义,诵先生的文章,堂上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整日不停。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例句:上课了,燥热的空气里,校园书声琅琅,处处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
2、抑扬顿挫
读音: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释: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出处: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译文:崔蔡恬淡虚静温厚聪敏,属于高雅的人。多出来的字句抑扬顿挫,怨他的徒弟。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句: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洪亮
读音:hóng liàng
解释:(声音)宏大;响亮。
近义词:清脆、响亮
反义词:低沉
例句:李明读课文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
4、朗朗上口
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解释: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现代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同义词:琅琅上口
近义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反义词:诘屈聱牙
例句:特别是有许多儿歌和歌谣,它们具有活泼自然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读起来朗朗上口。
5、洋洋盈耳
读音:yáng yáng yíng ěr
解释: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洋洋:众多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近义词:悦耳至极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他朗诵起这首诗歌洋洋盈耳,让人陶醉。
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字正腔圆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气:气概;壮:使壮丽;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汹涌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大气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
刚劲有力 [ gāng jìng yǒu lì ] :形容刚强而有力气。
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朗朗上口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 :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