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天难做四月天”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哲理?

2025-02-23 10:10: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是古人根据天气总结出来的一句俗语。四月春耕刚刚结束,新种下去的庄稼要想更快地生长,就需要有充足的阳光,于是农民伯伯就希望能艳阳高照。除了刚插完秧,一般四月也是刚刚种植完藤蔓,想要让藤蔓长得更好,就需要有大量的雨水来浇灌。

农民伯伯既希望能够有阳关,又希望能够有雨天,那么半天下雨半天出太阳这样是最好的了。可是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呢?四月本来就是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要多一些。看到藤蔓长得好开心了,看到秧苗长大不,又难过了。

因此人们就经常说,四月的天好难做啊!不论是下雨还是出太阳,都会有人不高兴。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做人难做在中年。以前有很多这样的俗语,前半句是描写某个自然现象,重点是在后半句,要总结出某个哲理。

人到了中年就面临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每天都要过得很辛苦,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为钱财而努力奋斗,一天都不敢偷懒。自己累的时候也不敢跟被人说,害怕自己的软弱和无助被其他人看见。就算在公司里受了委屈,也只敢往肚子里咽。

尤其是男人,到了中年的时候都会有危机感。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已经没有年轻人那样的冲劲了。这个时候一旦失业了重新找工作,就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来公司更愿意招收年轻人,二来太低的薪水自己也看不上。

但是在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工作就会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日子似乎每天都是一样的,一直在重复而已。这是一种很复杂很矛盾的心情。古人将这种做人的难处总结在了俗语当中,可谓是说了许多人的心声。

回答2: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四月的天气是比较难以掌控的,蚕要温暖,麦要寒。告诉我们四月的天气是比较多变的。

回答3:

意思是四月天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月,即使天也没法做到每个月都和四月一样。表示着跟做人一样,没办法做一辈子的好人

回答4:

他的前半句是做人难做半中年,是指被夹在了中间,又要干这个,又要干那个

回答5:

四月天说变就变,可能一下晴空万里,也可能一下骤然阴天,所以天气状况极其不稳定,在人们看来不太好的,所以做天难做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