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朱元璋管了一世都没能解决的官员的贪污问题,之所以雍正只用了三招便可以立竿见影,这主要是由于朱元璋他只是想着怎么去杀掉这些贪污的官员,从而使他们不再去贪污;而雍正他想的则是在怎么从制度上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治标不治本,而雍正却可以治本治标同时共进,这就使得最终雍正成功的减少了贪污。而雍正他所使用的这三个方法其实也不难理解。
首先雍正便是去清查国库的盈亏情况,以此来了解国库每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这就可以使得贪官不容易去改掉账本去从中牟利。并且雍正还设立了一些定期考察的机构,这也就使得官员们是不敢去贪污的了。
除此以外,雍正还将一些官员平日所必要的日常开支需要的钱以国家补贴的方式发出,从国库中去拿出一部分钱给官员们去用,而这种制度则是侧面的增加了官员的俸禄,所以官员有了钱去做事情,那么他们也不会去平白无故的去贪污钱财了。
而且每次当官员没有钱的时候,雍正还会再次对他们进行补贴,这就导致官员们他们是不会为钱而发愁的。最后便是,雍正特地改善了官员退休之后的养老金问题,这就让他们即便退休了,也不会因为没钱吃饭而发愁。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官员们哪里还需要贪污钱呢?
其实明朝之所以会贪污严重到那个样子,也是因为官员并没有钱,这才导致了朱元璋根本没有办法去解决贪污问题。
朱元璋就是治标不治本,只盲目去杀掉那些贪官污吏,而雍正则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使得官员却步,不敢变成贪官,从源头斩断他们的恶念。
朱元璋治理腐败是通过一些残忍的、强制的手段。在《大明律》中就有规定:凡是官吏有贪赃枉法者,一律尽皆发配充军,但凡有贪污银两六十两者,一律枭首示众。而对于行刑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包含廷仗、剥皮、凌迟、杆秤、刷洗、株连等多种酷刑。并且他还建立了锦衣卫,将锦衣卫变成了特务监视机构,对各个官员日常生活都了如指掌,更夸张的,他还通过《大诰》中史无前例,后无来人的措施,竟然将执法权给了底层的群众,变成任何群众都可以将贪污腐败官员押赴京城,胆敢阻拦的一律都被杀无赦,甚至他的女儿的驸马都被他杀害了,可见他的残忍程度。
但是他的治理历史可见并不治本,《明史》中如此评价“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百姓生活当然是变好了,但是对于官员来说,人心惶惶,被杀官员达到几万,但是即使这样贪污者还是丛出不穷。
而雍正则是从根源拔根,他发出三项措施: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耗羡归公,高薪养廉;即时候补。
他在登基之后专门对官员的薪酬做了很大的调整,而且对国家理财方面极为重视,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国家节省了很多花销,同时,贪官也很难从中获取利润,几年内,国库就得到了很大的充盈。
雍正并没有像朱元璋那样血腥暴力地惩治贪官,而是很明智地采用了“连累”的手法,官员只要有从中牟利的,那么他们的家人也将会受到牵连。牵连的惩罚也跟朱元璋的方法不一样,不是杀人,而是拷打,家人最后还要偿还债务的,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有用的,毕竟他们还是爱惜家里人的。
由此可见,雍正帝时期,治理贪官的成效真的十分明显,政治清明,百姓也平安喜乐,官员也可以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并不像朱元璋时期那样每天胆战心惊了。
朱元璋铁腕治腐,却无法解决问题,为何雍正三招却能立竿见影?
文/花开无田
作为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历了元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百姓居无定所,却要交纳众多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的苦日子,而导致这些的根源莫不是贪腐。这也让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
经过元朝末年的几十载奋斗,他也终于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成功建立大明王朝。而在他的规划之下,治理贪腐,稳定民心,巩固统治便成为首要问题。于是一项项严苛的法令,便相继颁布。
《大明律》中,规定凡是官吏有贪赃枉法者,一律尽皆发配充军,但凡有贪污银两六十两者,一律枭首示众。而对于行刑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包含廷仗、剥皮、凌迟、杆秤、刷洗、株连等酷刑。
而且由其开始建立的锦衣卫,也成为了特务监视机构,对于各个官员日常生活都了如指掌,最为甚者,他还通过《大诰》中史无前例,后无来人的将执法权赋予了底层群众,而群众都可以将贪污腐败官员押赴京城,胆敢阻拦者一律杀无赦。
那么这诸多的措施之下,治理的效果如何呢?《明史》中如此评价“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可以说这就是古代封建社会老百姓最为幸福的时代。但是对于官员 而言,却一时间人心惶惶。
自明朝开国伊始更是有多达几万官员被杀,而明初四大案中,郭恒案、空印案目标更是直接指向涉嫌贪墨的官吏,而胡惟庸案,蓝玉案中官员也都有涉嫌贪污之罪责。洪武四大案所杀更是以十万计。但是即便如此,贪污者还是层出不穷。
一项项严苛的法令,却无法根治腐败,这又是为什么呢?作为依附于皇权之上的官员,他们在通过读书取士或者战场杀伐,成为官员之后,也便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自然便要进行索取,而这种专制之下又没有合理有效的监察手段。最为要命的便是,朱元璋刑法严苛的同时,却给官员的俸禄少之又少。
《明史·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中,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正七品 ,九十石……俱米钞本折兼支。 随着银本位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低薪越来越无法满足官员的开支,而掌握着权力的他们,自然会 大兴腐败。
但是在其去世三百多年后的,大清雍正朝时,这种官员贪腐问题,则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九子夺嫡中胜利的雍正帝,手段同朱元璋一样,狠辣严厉,但是再其狠辣严厉之时,却有着三项措施,巧妙的为贪腐,开出良药。
上台之后,雍正帝将八爷封为和硕廉清王,慢慢的积蓄力量,登基四年后,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这一次捎带的还有九阿哥。此后便是年羹尧、隆科多,这些人无一不是结党营私
而在稳定了皇权之后,他也正式对贪腐下手。首先,便是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通过会考府,赋予他们直接上奏的权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有理清了财政体系,找出亏空的来源,才能够追本溯源。
第二个,便是耗羡归公,高薪养廉。他一改明朝对官吏的底薪制度,实行高薪。规定地方多征收的税收,全部上缴国库,并且根据官员官职高低、责任的划分来确定俸禄。
第三个,即时候补。与朱元璋的大开杀戒相比,雍正帝显得更加圆滑,派遣官员查抄账目之时,都会跟随一批候补官员,一旦发现贪污,立刻由候补官员,补上空缺。
而也正是通过这三项措施,雍正帝先明确了财政体系,然后抓住了官员们努力的终点钱和名声。而也正是如此,让雍正朝的贪腐情况显然要比朱元璋时期要好,也为康乾盛世的起承转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大明律》《大诰》《清实录》《清史稿》等
如果说雍正的反腐效果比朱元璋的好一点,
那是因为清朝官员的收入比明朝好很多。
明朝官员的收入很低,除了正当的工资,没有其他合法收入。
而清朝官员除了工资,还有远比工资更高的养廉银。
所以清朝官员如果无法贪污,也是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
但是明朝官员不贪污,则会过的很拮据。
所以不管皇帝用什么残酷的手段,明朝的贪污无法禁止。
而清朝的皇帝如果高压打击贪腐,再加上实行摊丁入亩等不容易作弊的政策,还是会有效果的。
但是总的来说,效果也不会比明朝好多少。
朱元璋的制服问题是。那硬刀子杀人。这样是杀不绝的。雍正采取的是。从心里。来。杜绝贪官。从思想上。唉。反腐。从措施上反贪官。所以雍正收到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