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过渡作用。在诗歌方面,它是诗歌从古诗到近体诗的重要演变时期,在散文方面,它为隋唐散文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 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二、文学集团e69da5e6ba907a6431333431346361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 此后,又出现有 “竹林七贤” 、“二十四友” 、 “竟陵八友”等。
文学集团的活跃, 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这个时期, 出现了一宫廷为中心的诗人团体,主要有三个: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萧纲。
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
还有梁代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所出现的“宫体诗” 。总之,大凡一切能够“流连哀思” 、“情灵摇荡”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都被魏晋南北朝文人纳入了文学的表现对象。
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开创期。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这使得文学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文学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