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老是不够时间,怎么办

2025-04-07 16:46:0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建议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技巧只是教会你方法,关键的还是多做题,做历年国考真题,年份不要太久远,最近3-4年的即可。将每套真题踏踏实实的做2-3遍,弄清出题者的考察点和难度系数,以做到心中有数。
2.认真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哪个版块是自己的强项,哪个是弱项,将自己的强项放在开考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这个时间点,这个时候的状态最佳。
3.每套题目做题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特点,掐准时间做题。比如,常识不懂的就直接蒙,图形推理每个题目的时间在20-30秒,类比推理的时间在20秒等,根据自己的强弱项安排时间。
4.省考试卷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若是觉得难度系数低,可以做山东、浙江省的真题。但是现在距离考试时间不是很久了,不建议你去做。
5.关注最近半年《人民论坛》、《今日谈》等期刊的文章,剖析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认认真真的完成2篇申论文章。
6.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急不躁。

回答2: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申论资料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的申论考试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案例分析的考察手段,难度越来越大,区分度越来越高。在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中,40万考生只有一万多人过关,过关率还不到10%。这是为什么呢?概括能力不行?表达能力不行?还是准备的理论材料不足?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关键问题在于对申论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申论之“道”。
所谓“道”,指的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申论》之“道”就是关于申论考试的正确理念及其写作规律。要想掌握《申论》之“道”,需要对《申论》的考试目的、写作规律、评卷标准有一个准确而又深刻的了解,这是我们取得公务员申论考试成功的关键性前提。但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说明,这种理念和规律往往是不容易被人所把握。这是因为“道”往往和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密切相关。因此,要掌握这些法则和规律必须首先从转变思维方式入手。由于人们通常陷入一个思维定势的怪圈之中,所以,形成一个关于《申论》的正确的理念及其相关的思维路径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取得《申论》考试的高分,必须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新的思维框架的建构,克服畏惧心理和思想误区。
误区一:申论考试就是写作考试,老师辅导和考前准备不会有很大提高
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复习申论的意义不大,不会取得很大的提高。而热衷于报名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辅导班,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行测”的试题。实际上,这是关于申论考试最大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的申论考试已经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申论考试了,并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而是基于材料的案例分析,首先是一个大的材料分析题,然后才是写作考试。
申论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根据阅卷的经验来看,如果没有把三成熟的材料通过消化加热到八成熟或九成熟,那么一切都是空话,因为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答案往往都来自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而不是自由发挥。同时,对策的提出也需要根据问题来回答。所以,要用解“行测题”的眼光来看待申论考试,而不是从单纯写作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另外,申论考试的难点和重点就是提出对策建议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并非无章可寻,根据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和现实的工作经验,这是迅速提高申论考试的关键技巧,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制胜法宝。类似的经验还有很多。
误区二:申论考试是个性化考试。
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不可否认,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但绝对不是个性化考试。
(一)、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说。公务员考试不同于选拔副处级、副厅级领导干部的考试,它选拔的是普通的公务人员,可以说选拔的“庸才”,请注意,这里的“庸才”丝毫不带有任何贬义的色彩。这里的“庸”是平和中庸的意思,“庸”不代表不优秀。实际上,中庸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mean”,也就是“中庸”,是一种很大的美德。在公务员的队伍里混,讲的就是中庸之道,是不能有自由个性的,要夹着尾巴做人。大多数领导们喜欢的是那些处事要不煴不火,不急不躁,圆融练达,谦恭谨慎的部下。而相反,要是锋芒毕露、出尽风头,则是木秀玉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所以说,你可以有个性,但这种个性不属于你,只能属于你的上级或你的领导。
(二)、从申论考试的性质来看,申论考试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而决不是求新求特的个性化考试。从阅卷的经验来看,申论就是现代八股,要求你做四平八稳的大文章。从风格上来说,要平和、中庸、凝重、沉稳。申论在实质上就是比较活泼的公文文体。
误区三:申论是写杂文评论
申论是申而论之,有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但是现代申论考试“在申不在论”,重点是要把案例提出的问题申述清楚,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有人认为,申论就是词藻华丽、语言犀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杂文评论。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大,这个误区不但是广大考生经常犯的错误,也是很多公务员考试辅导老师的误区。
误区四:申论是写学术论文
有人认为申论是使用概念、范畴和严密的逻辑进行观点阐述的学术论文。这也是大错特错的。学术研究和论证是社会科学的科研人员的本职工作,绝对不属于普通公务员的业务范围。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回答3: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细心,最好带一个表在身边,好随时注意时间,合理分配!

推荐参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考试时要从阅读给定材料入手,在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申论写作上花大量时间备考,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热点知识储备、思想表达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多看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多思考一些社会热点、多动手写一些关于2015年国家时事申论文章,相信申论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的。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