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各是指谁

非常急
2025-03-30 07:30:0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只是说《谈骨气》中?
吴晗在写《谈骨气》一文中,用上孟子这句话并没有明确的指谁。但是,他在文中引用了这些例子。 如果非要对号入座的话,我想是这样: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文天祥,闻一多。
文中说: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贫贱不能移):古代的一个穷人。
文中说: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如果说的不是《谈骨气》原文的话,那就多了。

回答2: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服并不是专指三个人。

原文: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谈骨气> 中作者分别举了文天祥、古时候一个穷人、闻一多三个人的例子加以说明。
我想你问的应该是他们三个吧。

回答3:

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 不食嗟来之食的穷人
威武不能屈 闻一多

回答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陶渊明 文天祥